廈門第七市場現址,圖中拱門為老市場所遺留下來的
曾經的第二市場舊貌。 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一些老街區、老房子、老傳統在城市發展的滾滾紅塵中漸行漸遠。但在某個角落,你還可以找到這座城市最市井的生活,找回這座城市曾經熟悉的味道,而菜市場,無疑就是這樣的角落。 本期《你所不知道的廈門》,帶你“打撈”廈門市場的前世今生。 海西晨報訊(記者 曾昊然 實習生 丁媛媛) 現在市民購物,很多人都會想到去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超商。可你知道嗎?在老廈門眼里,曾經老街巷里熱鬧非凡的吆喝叫賣,更能喚起那段逝去的集市記憶。在沒有大型連鎖超市、電商的年代,簡易而不簡單的菜市場,給老一輩人留下了美好回憶。 廈門曾有十大市場 現在市民出門買菜,八市或許是老廈門較常光顧的市場。但其實早在民國時期,廈門就已建好了十大市場。 據《廈門市志》記載,廈門淪陷之前,老城區共建成9座市場,共計470間房屋,建筑面積1.49萬平方米。此外,在鼓浪嶼龍頭路(今鼓浪嶼菜市場旁),鼓浪嶼工程局還建有一座“鼓浪嶼市場”,這與老城區的9座市場共同組成了民國時期的廈門十大市場。 這些市場都承載著許多老廈門的記憶。“當年買菜就像交朋友,每天不疾不徐走入菜市場,討價還價也成了生活中的樂趣之一。”廈門文史學家郭坤聰先生感嘆道。 市場規劃大有講究 那么,當初的廈門老城區九個市場是如何規劃的呢?郭坤聰告訴記者,在廈門老城區中,依時間順序分別建設了九座市場。至于市場建設的原則,一是依據市內人口分布和生活特點,合理布局;二是“適合衛生為重心”;三是“場內經營,分類雁序”;四是“場道四達貫聯,市民適于購買”。 從1927年起,廈門市場建設全面展開。1928年7月,位于中華路古城口(今中山路古城東路路口)的市場最先建成,被命名為“第一市場”。其后建成的市場,按照建成時間先后順序命名。根據1931年出版的《廈門指南》一書介紹,到1931年時,廈門已建成美仁宮“第二市場”(今廈禾路溪岸路美仁宮大廈一帶)、廈門港“第三市場”(今廈門港碧山路鷺江海景花園一帶)、浮嶼角“第四市場”(今思明北路源通中心南面)、甕菜河“第五市場”(今思明南路妙香路一帶)等。 另據1932年《廈門工商業大觀》一書介紹,魚仔市“第六市場”(今中山路泰山路與水仙路釣仔路交匯處)、青龍宮“第七市場”(今大同路與思明東路之間)、鷺江道“第八市場”(今開元路開平路與營平路交匯處)、惠靈宮“第九市場”(今思明南路定安路老虎城海鮮美食街附近)等市場,也在20世紀30年代陸續竣工。 |
相關閱讀:
- [ 08-12]滄海桑田將軍祠 訴說老廈門的地方史(圖)
- [ 06-19]甜果咸吃不稀奇可增加美味又降火 老廈門有這習慣
- [ 11-09]領略老廈門風情 探尋“避風塢”前世今生(圖)
- [ 03-12]第七市場今起整治 “阿嬤級”市場承載老廈門記憶
- [ 03-15]說好的菜市場變垃圾場 私家車亂停反而成好事
- [ 01-15]思明多個菜市場未見活禽 市民多選購白條禽(圖)
- [ 11-20]福州今明兩年新建改造90個社區菜市場 已完成39個
- [ 10-15]福州投1600多萬新建改造菜市場 近百個2年內換新顏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