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故事 一市:“趕集”而成的集市 郭坤聰介紹,第一市場還沒有形成市場前,附近的小攤販常來這里趕集。隨著市場逐漸擴大,這些攤點從半山坡一直延續到山下,形成一條長龍,自然而然形成一個集市。 第一市場在上世紀20年代就已建成,是廈門建成時間最早的市場,如今依然還在。 “這里賣的產品不僅種類齊全,而且服務員態度也好,貨品新鮮質量好,物美價廉。所以現在來到第一市場買東西的老百姓還不少。”郭坤聰說。 二市:為美仁宮菜市場所延續 廈門市博物館原館長龔潔告訴記者,美仁宮“第二市場”原先就建在今廈禾路溪岸路美仁宮大廈一帶。“當年在美仁宮建‘第二市場’,真是體貼農民之舉。”龔潔說。 如今,曾給廈門市民留下過溫暖記憶的第二市場,被一座高大的美仁宮大廈取代。龔潔介紹,雖然第二市場原址變為了美仁宮大廈,但在大廈底層,設了個“美仁宮菜市場”,這其實就是二市的延續。雖然第二市場變為了美仁宮菜市場,但附近的公交站,依然把名字叫做“二市站”。 六市:“美人春卷”廣為流傳 第六市場位于今中山路泰山路與水仙路釣仔路交匯處,如今僅剩一門,整座建筑也已變為住宅,樓下零星有些攤販和菜農在叫賣。 據龔潔介紹,第六市場曾有一種美食叫“美人薄餅”,在街頭巷尾廣為流傳。曾經有個同安的寡婦帶著女兒來到六市賣春卷,她們做的春卷尤其好吃,加上寡婦待人又友善,大家都愛來她們這里買春卷。 寡婦是個美人,她的女兒也長成了美人,所以鄰里就把她們做的春卷喚名“美人春卷”。 七市:五把旗子的江湖故事 七市位于今大同路與思明東路之間,現在依然是許多老廈門買菜的好去處,它還有一個頗具江湖氣息的故事。 龔潔告訴記者,相傳一位叫蔡牽的人來到七市吃飯,吃完后發現自己沒帶錢,正著急時,臨桌一位鼓浪嶼商人慷慨解囊,替蔡牽付了飯錢。蔡牽很是感動,詢問這位商人是做什么的,商人說自己是做水運的。隨后,蔡牽拿了五把旗子給商人,告訴他,“今后,你運輸的時候就把旗子插在你的船頭,不要問為什么”。 此后,商人每次運輸都順風順水,海盜們看到他船頭的旗子,沒人敢動他。 八市: 廈門海鮮好“呷”處 許多廈門人都將廈禾路開禾路和營平路上熱鬧的菜市場,稱為“第八市場”,這其實并不準確。郭坤聰介紹,真正的第八市場,位于開元路開平路與營平路交匯處,是一座截面呈“山”字形、外墻為紅磚的四方形建筑,原有四門,現在里面已變為民居,市場牌匾也已消失不見。 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這里便是廈門最新鮮、最便宜的海鮮的集散地,賣海鮮的攤販滿滿當當地排列在街面上和騎樓下。這里離第一碼頭很近,出海捕撈的漁船就近靠岸,海鮮第一時間上岸入市。新鮮、齊全成了八市最大的賣點。 九市: 變身海鮮美食街 位于中山路附近的老虎城小吃城應是許多年輕“吃貨”的最愛。但你可知道這里是廈門第九市場的前身? 關于九市的歷史記載并不多,1946年8月30日廈門《星光日報》曾報道:《第九市場,破獲私宰牛》,說明那時九市依然喧囂;可它下一次出現在報紙上,已經是11年后,《廈門日報》1957年1月15日曾報道:《第九市場面貌刷新》。 現如今,九市早已不是當年模樣,搖身一變成了“老虎城海鮮美食街”。 |
相關閱讀:
- [ 08-12]滄海桑田將軍祠 訴說老廈門的地方史(圖)
- [ 06-19]甜果咸吃不稀奇可增加美味又降火 老廈門有這習慣
- [ 11-09]領略老廈門風情 探尋“避風塢”前世今生(圖)
- [ 03-12]第七市場今起整治 “阿嬤級”市場承載老廈門記憶
- [ 03-15]說好的菜市場變垃圾場 私家車亂停反而成好事
- [ 01-15]思明多個菜市場未見活禽 市民多選購白條禽(圖)
- [ 11-20]福州今明兩年新建改造90個社區菜市場 已完成39個
- [ 10-15]福州投1600多萬新建改造菜市場 近百個2年內換新顏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