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園”、“萬國建筑博覽”、“音樂之島”……鼓浪嶼的譽稱,厚重而閃亮。在這里,山、海、島融為一體,自然、建筑、人居和諧相處,歷史的積淀、人文的薈萃,形成了鼓浪嶼獨特的文脈,累積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但是,在商業大潮的沖擊下,這些金光熠熠的稱號,一度被“燒烤島”、“垃圾島”所取代。刺耳,卻又無奈。
文化,在吶喊。
傳續文脈,留住鄉愁。整治提升以來,鼓浪嶼正以一種“內外兼修”的方式頻頻發力——全面挖掘、梳理、提煉島上文化,通過活動、展覽、演出、出版等載體,將文化“活化”,呈現給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
變化不止如此。隨著島上文化氛圍的日漸回歸,一些傳承鼓浪原音的民間音樂組合發展迅猛,一些專業音樂人上島定居,還有生長在鼓浪嶼的“明日之星”,考取了國際頂尖的音樂學院,像以前的鼓浪嶼音樂大師們那樣,開始邁向國際舞臺。
一次邀約>>
故宮外國文物將落戶鼓浪嶼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一直有塊“心病”:院內收藏著1800多件外國文物,從漆器、陶瓷到鐘表、科技儀等,品類豐富,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可受限于展館條件,多數外國文物都還沒公開展出過。
不展出,太可惜。為此,單霽翔一直在尋找能“托付”這些文物的城市。可是,能同時滿足客流量和氣質相宜這兩項要求的地方并不多。
去年下半年,在與廈門有關人士交流時,單霽翔聊到這件心事。“放到鼓浪嶼怎么樣?”有人提議。鼓浪嶼和故宮的游客是一個數量級的,僅從客流量角度來看,很合適。那么,文化契合度呢?這時,又有人說話了:“鼓浪嶼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稱。”
鼓浪嶼中西交融的文化氣質,不正是這些外國文物最適宜的展出地嗎?雙方一拍即合。
去年11月,廈門市政府與故宮博物院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籌建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這是故宮首個在異地的實體文物展覽合作項目,選址鼓浪嶼原救世醫院院區,預計明年建成運營。
選擇鼓浪嶼,單霽翔心中還有一個打算:鼓浪嶼有對臺優勢,說不定哪天,還能促成兩岸故宮的交流。
一場新生>>
歷史風貌建筑“修舊如舊”
最近兩個月,康泰路97號突然熱鬧起來——兩個月前,院內的重點歷史風貌建筑吳氏宗祠歷經三年“修舊如舊”,涅槃重生。“新生”的吳氏宗祠敞開了大門,辦起一場《漆味之春》展覽。古老建筑與新興藝術的碰撞,氤氳出一種相得益彰的文化氣息,吸引了無數游客和市民。
71歲的陳文燦是這場新舊藝術結合的“紅娘”。這位原福建工藝美術學校的老校長,曾創作懸掛于人民大會堂福建廳的巨幅漆畫《武夷之春》。
作為中國現代漆畫的主要發祥地之一,鼓浪嶼培養了眾多漆畫專業人才,在漆畫界占有重要地位。借助吳氏宗祠的“新生”,鼓浪嶼的漆畫或許也將迎來春天。
不僅是吳氏宗祠,最近,島上的近代建筑群,正在集體“蘇醒”。一項名為“全島博物館”的計劃,正在加快推進。它將把島上重點歷史建筑、原領事館納入公共開放的無圍墻生態博物館系統,變成活化歷史的重要資源。今年4月,鼓浪嶼管委會主動將辦公樓搬出原英國領事館,為“鼓浪嶼歷史文化博物館”騰出地方;而在更早些時候,原荷蘭領事館已作為“大航海時代與鼓浪嶼——西洋古文獻特展館”免費對外開放。
一個搖籃>>
琴島少年考取國際頂尖音樂學院
翁卿翥到德國已經半年多了。去年10月,這名13歲的鼓浪嶼少年離開故鄉,成為享譽世界的漢諾威音樂學院IFF的學生。這是德國惟一一所音樂少年天才學院,由漢諾威音樂學院資深教授負責專業及樂理教學。鋼琴王子李云迪就曾在漢諾威音樂學院深造過。
翁卿翥5歲考入廈門市音樂學校,8歲進上海音樂學院附小,11歲以優異成績直升上海音樂學院附中。正當音樂道路順風順水時,翁卿翥的父母卻做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放棄學校“制式教育”,回到故鄉鼓浪嶼,嘗試“無學校成長”的自主學習。
應考漢諾威音樂學院IFF時,翁卿翥演奏了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這首曲目早已超出他的年齡所應具備的駕馭能力,但他成功了。正是這首曲子,讓漢諾威音樂學院副院長Wegrzyn當場表示愿意擔任翁卿翥的專業老師。
這是一個神奇的搖籃——“音樂之島”鼓浪嶼以其獨特的文脈,滋養著島上的孩子。37歲的音樂理論家李小瑩、32歲的中提琴家楊璟、31歲的小提琴家林如鯤、31歲的鋼琴家吳迪、25歲的小提琴家黃茜卡,這些翁卿翥的前輩們都是從鼓浪嶼走向世界的,如今已在國際樂壇享有盛譽;更不用提那些從鼓浪嶼走出、早已成為殿堂級人物的音樂大師們了。
故事背后
一個人文社區的渴盼
一次邀約、一場新生、一個搖籃,訴說著一個人文社區對于文脈傳續的渴盼。
鼓浪嶼有山、有海、有景,但最與眾不同的,還是她獨一無二的文化。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質及其衍生外放的人文風尚,讓鼓浪嶼由內而外發散著迷人的氣息,令人沉醉,讓人著迷。
文化,是鼓浪嶼的靈魂。鼓浪嶼整治提升的決策者準確地抓住了這一點。“文化社區+文化景區”的定位,為整治提升指明了方向。
于是我們看到,島上的老建筑正在煥發新的生機。利用重點歷史建筑和多國領事館布展,讓這些沉睡多年的建筑“活”了過來,“文化”以一種鮮活而生動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于是我們看到,一個個有助于提升文化品位的項目紛紛落戶鼓浪嶼。故宮博物院、匈牙利李斯特音樂學院,與鼓浪嶼“氣質相宜”的它們,將和琴島共同奏出新的協奏曲。
于是我們看到,年輕的音樂家強勢崛起。鼓浪嶼依然是藝術人才的搖籃,“音樂之島”后繼有人。
文化在回歸、文化在復興、文化在傳續,留住了鼓浪嶼的文脈,也留住了鼓浪嶼的鄉愁。
文化的提升,是鼓浪嶼整治提升帶來的最大改變之一。整治提升中的鼓浪嶼,正在漸漸恢復多元而先鋒的文化生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