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鄉村環境優美,干凈整潔。 改造后:下紅壁東路路段環境整潔,綠化美化清新。 改造前:下紅壁東路路段沿線墻面臟亂。 馬塘村幸福院,圖為入住的快樂老人。 本報記者和通訊員在澳頭村采訪。 共同締造典范村蓮塘村全景圖。 云頭社區書院。 閩臺宋江陣博物館將于今年10月開館。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王元暉 沈彥彥 翔安記者站 林瑞聲 蔡建東 黃培真 圖/記者張奇輝 通訊員 張天驕) 微風拂過,蓮塘村口的那一池碧水,蕩起陣陣漣漪。60幾歲的林特選老人,每天傍晚都會在蓮塘村的這個“荷塘月色”邊散步,看著村里一點一滴的變化,他喜上眉梢。 林特選并不是“旁觀者”。在共同締造美麗家園的過程中,他們這群老人也坐不住了,要么出錢,要么出力,要么和村干部們東奔西走為美麗蓮塘的蛻變吆喝。林特選說,作為家鄉建設的“參與者”,自豪之情難以言表。 鋤山腳下的蓮塘,僅是一個縮影;林特選的話,道出的是翔安區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的心聲。 一核多元動起來 一核多元,無疑是翔安區推進共同締造、創新社區治理的精髓。堅持以黨的領導為核、以群眾需求為本、以互動共治為路,努力探索“宣傳發動、骨干帶動、部門推動、社會聯動、群眾行動”的方法路子,激發社會各界的參與活力,拓展群眾參與共同締造的廣度和深度。 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和造福群眾——在翔安區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中,“群眾”成了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以“美麗鄉村”、“以獎代補”、轉產就業為主要抓手,他們著力開展共同締造,云頭、蓮塘、馬塘、澳頭、下紅壁等一大批共同締造典范村(居)脫穎而出。 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洪流,讓翔安社會各界紛紛“動”了起來。 創新治理活起來 走出家門,來到馬巷鎮便民服務中心只要2分鐘的路。昨天,在該中心辦理失業證的胡小姐說,翔安區行政服務的變革,首先是讓她更省事、更省力。 這一切,全都源于近期翔安區將與老百姓個人從生到死息息相關的區級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下放至鎮(街)辦理的新舉措,實現了“自然人”辦事不出鎮(街)的目標。他們以“自然人”與“企業法人”為分水嶺,鎮(街)便民服務中心服務圍著老百姓轉,區級政務服務中心圍著企業轉,率先將區級涉及“自然人”的審批權限下放到鎮街,讓群眾在辦理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時,少跑一趟路、少跨一個門檻、少走一道程序。 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為抓手,以創新機制體制為關鍵,以整合各方資源力量為保障,強化鎮(街)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職能和村(居)的自治職能,加快培育各類社會組織,致力基層社會治理轉型服務。追尋翔安社區蛻變的腳步,人們不難找到“創新”的印記。 在大嶝街道雙滬社區,有一幢“會所”。“會所”內有兩間房,一進門的一間為辦公室;里間為糾紛調解室,一個長方形的桌子上規整地擺放著寫有大嶝邊防派出所、大嶝法庭、大嶝司法所、大嶝街道綜治辦、大嶝社區居民、特邀調解員等字樣的8個桌牌。這就是已經“聲名遠揚”的“好厝邊會所”。 “以前老百姓碰到糾紛,要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去跑,我們這個會所起的是一個協調、主導的作用,把各個部門的力量整合在一起,讓百姓免于奔波。”翔安區人民法院駐所法官陳其恩稱,一個方便當事人就地化解社區矛盾糾紛的平臺構筑起來了。如今,在翔安許多村居,“好厝邊會所”就如同一把把金鑰匙,迅速而巧妙地打開老百姓的“心結”。 創新,總是能給人意外的驚喜。翔安社區治理在短時間內“活”了起來,與之不無關系。 |
相關閱讀:
- [ 07-28]集美:讓社區治理創新更有“人情味”
- [ 07-28]全國各地分享創新社區治理特色經驗
- [ 07-28]全國社區治理創新工作會議在廈舉行
- [ 07-28]同安:探索治理機制 建設典范村居
- [ 07-28]集美:創新社區治理 凸顯人文特色
- [ 07-28]評論:走出一條可復制的社區治理新路子
- [ 07-28]社區治理廈門經驗獲贊 "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出成效
- [ 07-28]社區治理"廈門藍本"被點贊 首批12個實驗區通過驗收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