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區積極探索具有人文集美特色的社會治理經驗。 康城二里曾經堵塞的景觀池,在居民的建議下,被改造成小區的和樂亭。 康城二里的居民、志愿者向記者講述小區里發生的美麗變化。 紡織社區的老舊小區一塊曾經的廢棄空地,現在成了居民納涼聊天的場所。 紡織社區曾經破舊的小區圍欄被重新刷漆,并設置溫馨標語。 老舊小區曾經的沙地,在居民的建議下,變成了健身場所。 曾經臟臭的衛生死角成為美麗的“二十四節氣”文化長廊。 廈門日報訊(文/本報記者 應潔 郭瑜芬 圖/本報記者 姚凡 通訊員 林志杰)康城二里小區創新“三級微信網”,通過逐級收集民意、傳遞民聲,使群眾訴求和建議得到及時解決;灌口鎮田頭村為鄉村發展探索了“百姓富、生態美”的新樣式;僑英街道兌山社區充分挖掘駐地的高校、駐軍與社會資源,實現了“雞舍變公園”的轉變;集美街道銀亭社區海光花園在居委會、居民、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將無物業管理的舊小區變成整潔和諧的溫馨家園…… “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開展以來,集美區涌現了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典范村、社區,探索了不同類型社區實施“共同締造”的措施辦法,初步摸索出一套具有人文集美特色的社會治理經驗。該區積極探索具有人文集美特色的社會治理經驗 關鍵詞1 “以獎代補” 調動各方積極性 共謀共建共享共管 在集美,高校多、企業多、臺商多,城市社區和傳統鄉村并存。為了調動社會積極性,自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全面實施以來,集美區積極發動各方參與“以獎代補”項目,共謀、共建、共享、共管。 今年,集美區共安排“以獎代補”區級財政資金3000萬元,上個月初,集美剛剛召開了今年第一批區級“以獎代補”項目審批會,經過審批,各鎮街上報的37個項目中,有26個項目通過審批,這些項目涉及居民活動場所改造、村莊房前屋后綠化美化、社區環境整治提升等各個方面。 去年,集美區還出臺了《共同締造社會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為社會捐贈資金指定“管家婆”,以消除共同締造項目中社會認捐款的管理“盲點”,保護百姓參與共同締造的認捐熱情。接下來,集美區還計劃出臺“以獎代補”社區治理類考核獎勵辦法,并組織實施一批文化類和社區治理類的項目。 關鍵詞2 第三方評估 考評共同締造成效 確保真正體現民意 在著力探索社區治理、共同締造新模式方面,集美區率先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共同締造工作成效進行考評,并把群眾的參與度和評價等作為重要考核標準,確保“共同締造”項目真正體現民意。 作為兩大臺商投資區所在地,在集美,臺企、臺商的力量不容忽視,集美積極吸納和引導臺胞參與社區治理,推進轄區鎮街與臺灣鄉鎮、社區共建,通過交流增進感情、促進融合。 此外,集美還建立了社區事務協調、聽證會制度,完善村民、居民共同監督、參與議事制度,推廣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三方聯動機制,在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的同時,更加關注如何通過社區成員參與社區公共事務,促進社會交往,建設和諧社區關系,確立社區治理“新常態”。 關鍵詞3 “智慧”平臺 社區居民不出家門可享快捷貼心服務 社區居民水龍頭壞了,想找人維修,只需要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登錄“民生集美”智能平臺,就能查詢到最近的維修服務點——經過長期的建設,集美區已全面完成合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的升級改造,建立起一個便民的智能服務平臺——“民生集美”,這個平臺以多媒體電子地圖為載體,整合了社區各類資源及衣食住行、就醫等實用信息,讓社區居民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快捷貼心的服務。 集美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整合了各類有關民生服務的事項,并在全區推廣“1+3+6+N”運行模式,可實現信息綜合共享、人員綜合調度、民生綜合服務、社會綜合管理、績效綜合考評、三級網格綜合推進等職能,為社區居民提供社會治安、公共衛生、文化教育、勞動保障、計劃生育、環境保護,以及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權益保障等政府公共服務項目,目前已建成了18大功能,未來還將不斷拓展。 目前,集美區網格化建設工作已覆蓋所有城市社區,不僅是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也為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方便。 |
相關閱讀:
- [ 07-28]評論:走出一條可復制的社區治理新路子
- [ 07-28]社區治理廈門經驗獲贊 "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出成效
- [ 07-28]社區治理"廈門藍本"被點贊 首批12個實驗區通過驗收
- [ 07-27]為老人理發 送愛心物資晨曦公益服務隊開展社區公益關愛活動
- [ 07-27]禾緣社區志愿救援隊巡邏五緣灣海域 昨日救起1溺水兒童
- [ 07-27]趣味讀書夏令營閉營,孩子們為自己編的手工藝品創作故事
- [ 07-27]思明統籌增效協商共治 奏社區治理創新的"幸福交響曲"
- [ 07-27]湖里多項社區治理創新經驗和做法在全省全市廣泛推廣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