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鋪整改前。記者 李凌 攝
第七鋪整改后。記者 李凌 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李凌)鼓浪嶼,被譽為萬國建筑博覽館。然而,它的建筑之美卻被過度商業包裝所掩蓋。社會各界的呼聲基本一致:為了美麗廈門,鼓浪嶼該“洗臉”了。
近日,晨報等媒體對鼓浪嶼核心商業街建筑立面的亂象進行了報道,并對政府初步形成的整治方案進行了深度解讀,一系列報道引起了島上居民、商家、專家的關注。
值得欣喜的是,不少商家認識到整治的必要性,更有商家已經自己動手,開始了整改。其中,就有一商家將門口的過度裝飾物撤了下來。不少商家表示,會配合政府的整治。
動作
一看到報紙就自行整改
“我們一看到報紙,就立刻把能改的先整改了,把大部分裝飾品都撤下來。”第七鋪是鼓浪嶼上小有名氣的連鎖品牌,在核心商業路段有兩家店鋪。他們的負責人任偉濱告訴記者,隨著鼓浪嶼這些年的商業發展和受眾變化,消費群體在向散客化和年輕化發展,他們在裝修裝飾上也走起了年輕人喜好的“小清新”路線。
但是,當看到晨報對鼓浪嶼商業街建筑立面亂象的報道后,任偉濱意識到,自己的經營也存在報紙上提到的“過度包裝”問題,當日下午立即讓員工撤下鮮艷的花環和部分裝飾品。
“我們之前只是注重對本店的裝飾,并沒有意識到這樣對建筑整體和街巷景觀有這么大的影響。看到報紙以后,我也贊同鼓浪嶼要保護建筑,要規范管理,我們很愿意積極配合整治。”任偉濱表示,政府這次以共同締造的理念來進行設計是很好的嘗試,而一鋪一案的精細化設計也讓他驚喜,他希望具體整改時能夠充分和設計方進行溝通。
觀點
規范管理可抑攀比之風
“看了初步整治方案后,我覺得有不少亮點。比如說,把商業街根據不同情況分為三種風格,讓游客不會感到審美疲勞,店家也能發揮自己的個性。”島上經營餐飲的楊女士表示,她長期生活在鼓浪嶼,對這個島很有感情,寧可少賺一點,也不希望商業把鼓浪嶼變得花花綠綠,失去古韻。如果政府對外立面開展統一整改行動,她愿意全力配合。
一家伴手禮店的店長施女士認為:“規范管理有利于抑制商家之間的攀比之風,如果大家能同時將各自的外立面裝修淡化下來,沒了比較,相信大家還是比較樂意的。”
此外,不少商家也表示,整改也需把握個性與整體的關系,在還原建筑風貌的前提下,避免千篇一律。
呼吁
克服短期陣痛換取共贏
百多年來,鼓浪嶼老建筑以其獨特的線條、色彩、造型、層次,傳承著專屬于鼓浪嶼的人文風情,積淀著鼓浪嶼的歷史文化。在文史專家、福建省社科聯委員彭一萬認為,鼓浪嶼老建筑宜低不宜高、宜小不宜大等特點,都與島上青山綠樹、碧海藍天的背景以及連綿的山勢特征相契合。
“建筑對鼓浪嶼意義如此重要,外立面確實到了不得不整治的時候了。”彭一萬說,一旦展開整治,必將牽扯各方,特別是商家,給經營者帶來的短時不便是在所難免的,這需要大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厘清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關系。鼓浪嶼是個大家庭,大家都是里面的一員,只有鼓浪嶼好了,生意才能做得長遠,“說到底,整治會帶來陣痛,但最終目的還是造福包括商家在內的所有人,鼓浪嶼好,大家都獲益。”
保護琴島建筑利于留住游客
鼓浪嶼要做商業街的美化和整治,這件事和商業到底是什么關系呢?
一位設計方案的建筑專家曾告訴記者,走過全國這么多地方,大多數美化街巷、整治建筑立面的規劃都是為了吸引更多人到此參訪,像鼓浪嶼這樣已經紅遍大江南北,而花大力氣進行商業街美化的地方是不多見的,甚至是獨一無二的。
這句話里有兩個邏輯。
第一,美化商業街形象本身,就是為促進商業發展,否則不會有那么多地方通過這一方式來吸引游客。道理很簡單,在這個重視“顏值”的時代,美麗本身直接影響到景點的知名度。
第二,鼓浪嶼的游客已經非常之多,政府現在做整治更大的目的是保護鼓浪嶼上的建筑,更好地向世人展現鼓浪嶼上的建筑風貌。
建筑風貌保護看起來無關商業,但商家不要忘記,每年一千多萬的游客來到鼓浪嶼,不就是沖著“鋼琴之島”、“萬國建筑”的名聲來的嗎?龍頭路這條承載著鼓浪嶼百年歷史變遷的道路,隨便一個建筑都有著牛氣沖天的背景,可是游客現在根本看不出來,作為商家,您不覺得可惜嗎?
可以想見,如果今天商家依然過度包裝,繼續透支“鼓浪嶼”這三個字,那么商業的繁榮,也只會是歷史長河中的曇花一現。
今天,在這個島上生活、從業的人們遇到了好機會,只要敞開胸懷,以更廣闊的視野去看待商業街的整治,與設計方更多地溝通交流,說出自己的心聲和建議,我們相信,琴島會呈現出它應有的美麗。
(李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