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不少市民在第八市場購買五香。記者 陳理杰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彭怡郡)今天是中元節,廈門大街小巷的居民都會在家門口擺桌,放上祭品,祭拜先人。閩南今天還有特別的民俗普渡,讓廈門地下的“先民”們得到更好的待遇。
記者昨日走訪了市場發現,各種祭拜物品非常受歡迎,商家說,比平時多銷好幾倍。
[記者走訪]
祭拜物品供不應求
昨天16點,八市格外熱鬧,前來采購的市民圍在一個個攤位前,挑選祭拜所用的物品。
記者看到,在一個炸五香的攤位前,聚集著不少人。攤位上,三名店員正忙個不停,一人用豆皮包裹剁好的材料,捏成五香的形狀,另一人下鍋煎炸,還有一個人忙著濾油裝盒。
攤主陳女士說,每到祭拜的日子,前來購買五香的市民都特別多。近來肉價上漲,五香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即便如此,買五香祭拜的人還是很多。“昨天賣的五香是平時的三四倍,我們的大盆一次裝的材料,能包三四百條五香。”
除了五香,炸棗、芋頭球、發糕等廈門獨有的小吃,也是中元節廈門人祭拜的常用物品。
[市民觀點]
習俗少了但更環保
家住仙岳路的張女士是位老廈門人,以前每到農歷七月,家里都很忙碌,不是忙著祭拜,就是忙著到鄰居家吃飯。雞鴨肉、蔬菜水果,八仙桌上的祭品一樣都不能少,常常要從一大早忙到晚上才能休息。大人忙碌著,但家里的孩子都很開心。那個月家家戶戶的大門都敞開著,每天吃著宴席,能吃到不少好東西。
如今,張女士搬進了高樓,習俗也變了。“祭品也不能放在大門口了,都是放在家里的佛龕前。”相比起早些年的祭品,現在的祭品更豐富了。
張女士說,以前海鮮貴,大家都很少買,現在很多人都會買海鮮祭拜。有的人還擺上了餅干蛋糕等點心。“畢竟祭品還是要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一些廈門人覺得,習俗簡化已成趨勢,老百姓可少用點香燭,用鮮花代替燒紙錢祭拜,更加環保。
專家說法
廈漳泉臺祭拜民俗各不相同
何為普渡?福建省旅游學會執行會長、廈門市政協特邀研究員彭一萬說,老廈門將街道、巷子分區,從初一到三十,每塊區域輪流普渡。普渡時,老百姓要在家門口擺上八仙桌,供奉祭品。祭品講究不少,必須有雞鴨豬、蔬菜水果,還要有干果,如葡萄干龍眼干,這意味著先民吃完后,還能帶些祭品離開人間。八仙桌上還要擺放酒杯,上面放著筷子。
以往,只要輪到一家普渡,這家人常會叫上鄰里一起吃飯,借此加深鄰里感情。除了普渡,放水燈、點天燈等也是中元節的習俗。在大嶝島,中元節有點特別,流行吃粽子。三明永安等地方還會做米果和燒仙草。
不過,現在的年輕人一般只在中元節當天祭拜。彭一萬說,中元節的習俗,漳州泉州兩地保留得更加豐富。在云霄,每年農歷七月初十晚上,當地人會將親手制作的蓮花燈放入水中。在漳州地區,中元節還有廟會、“開焰口”、“關巷口”等諸多民俗活動。
彭一萬說,中元節在臺灣還常能看到“酬神戲”和請神繞境的儀式,每座宮廟請出各自供奉的神明,在街上繞境,保佑百姓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