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工定時定點收集廚余垃圾并稱重。 泉水灣小區里的分類垃圾桶干凈整潔。 廚余垃圾變肥料,泉水灣小區中草藥園植物長勢良好,吸引孩子參觀。 海鳳社區的環保宣傳板。 垃圾分類積分兌換過程 1、泉水灣小區居民葉月嬌阿姨每次揀菜都把蔬果皮爛菜葉放入廚余堆肥桶。 2、居民到社區領取與手機號綁定的二維碼標簽。 3、每袋廚余垃圾清潔工都會仔細稱重并掃描垃圾袋上的二維碼。 ????4、廚余垃圾在有機垃圾生化處理機中“深造”,變成有機肥部分會被返撥回社區,用于泉水灣小區中草藥園。 5、居民通過手機即可查詢自己的環保積分。 廈門日報訊(文/圖 記者 應潔 通訊員 陳季玉)因為一個“垃圾桶”,集美區海鳳社區的居民最近登上央視新聞啦! 不過,這個垃圾桶可不是普通的垃圾桶,它是專“吃”廚余垃圾的堆肥桶,在集美區僑英街道海鳳社區泉水灣小區,每個住戶都能免費領到一個這樣的環保垃圾桶。有了這個“神器”,家里的廚余垃圾經收集、處理后不僅可作為肥料,幫助社區減少垃圾量、變廢為寶,還可以為“貢獻”廚余垃圾的戶主帶來可兌換獎品的“環保積分”,可謂一舉多得。 而從垃圾投放到積分掃描、積分返回到獎品兌換,這一系列過程,則是通過一個手機App輕松實現的。在海鳳社區泉水灣小區,這種利用“互聯網+”實現垃圾分類的新做法,因為其便利、環保廣受居民歡迎,開創了共同締造美麗家園的全新模式。 有了獎勵機制,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也更高了,這一創新舉措可以說也打通了一直以來垃圾分類難以實現最重要的“關節”——居民的配合,提供了一個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可借鑒、可復制的“集美經驗”。 這一創新做法因此得到全國的關注。上個月15日,中央電視臺的晚間新聞即以《管理者:轉變思路破解老問題》為題,對集美的“‘互聯網+’垃圾分類”進行了報道。 |
相關閱讀:
- [ 12-31]囤日用品、囤書還有人囤垃圾 收藏是興致囤積是病
- [ 12-30]福州五里亭高架橋邊兩家倉庫掐架 互堆建筑垃圾堵門
- [ 12-25]廈門:餐廚垃圾收運有多嚴 記者隨車觀摩全過程
- [ 12-25]廈明年全面推廣新型餐廚垃圾車 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 [ 12-25]多重處理回收再利用 無用餐廚垃圾化身電力與肥料
- [ 12-23]廈門一村子山頂上懸著20米高"垃圾山" 半年發生3次泥石流
- [ 12-21]鼓浪嶼垃圾分類參與率翻5倍 廈門居民參與熱情高
- [ 12-19]福州臺江區一便民自行車站 荒廢成“垃圾站”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