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集海堤開口改造工程可大大改善東西海域的水動力條件。記者唐光峰 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李凌)近幾個月,不少市民反映廈門的海變干凈了。記者調查走訪后發現,這不單單是市民一時的直觀感受。記者近日從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2015年全年廈門海域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赤潮,實現全年“零赤潮”,這是去年廈門開展近岸海域水環境污染治理和溪流治理工作以及多年開展海洋生態整治修復工程取得的成效。
釣友稱最近釣到金錢仔
有市民反映,近幾年在西海域看到白海豚的次數多了。經常在海邊釣魚的鄭先生說:“上個月釣魚協會的釣友在靠近三丘田的河灣碼頭釣到了金錢仔,這種魚對水質要求比較高,只有在水質好的環境下才能生長,已經很久沒有人釣到這種魚了。”
據了解,廈門海域七成左右的海洋垃圾來自九龍江流域,這使得包括鼓浪嶼周邊在內的九龍江入海口周邊西海域水質受到較大的影響。隨著廈門海域環境治理工作的推進,海洋生態逐步得到恢復。
浴場海水越來越干凈
據介紹,廈門海域水質最好的是大嶝海域,這一部分海域接近外海區域,水體流動性較強,而相對靠內的灣區則水質較差,然而,不少海水浴場都集中在靠近內灣區。不過,近期不少游泳者卻發現海水浴場干凈了許多。
幾乎每天都到環島路、鼓浪嶼的海濱浴場游泳的孫先生告訴記者:“近期海水干凈多了。以前下雨把垃圾沖下來,幾乎不能下水,現在經過治理,海邊違法養殖的少了,沙灘保潔、海上垃圾收集措施加強,使得海上漂浮的垃圾減少,海水變得越來越干凈。”
的確如此,市海洋與漁業局對廈門9個海水浴場水質的監測結果也表明,2015年海水浴場水質“優良”等級的天數約為95%,比去年略有提高。
去年未發生大面積赤潮
不僅如此,據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張煦榮介紹,前幾年,廈門海域每年都會出現幾次赤潮,而去年只達到赤潮臨界點,還未發生大面積海域赤潮。
“2011年至2015年,廈門海域符合一類、二類海水水質,也就是達到清潔、較清潔水質要求的海域面積比例呈逐年提升趨勢,2014年達標面積從2012年的16%增加到27.1%,2015年約達到30%。”張煦榮告訴記者,近年來,廈門近岸海域環境污染治理不斷推進。2015年開展了入海溪流整治,完成了禁養區內生豬清退工作,開展了人造沙灘修復、紅樹林濕地建設、海域清淤等工作,其目的就是不斷推動廈門近岸海域水環境改善。
根據計劃,今年將積極推進九龍江上游漂浮垃圾收集;擴大海漂垃圾打撈范圍,減少廈門海域海漂垃圾;全面完成限養區內生豬規模養豬場的污染防治工作;海滄灣綜合整治、下潭尾紅樹林濕地二期工程建設前期工作等,有力推動廈門近岸海域水環境改善。
高集海堤開口增水動力
記者還了解到,由于廈門海域的內灣面積比例較大,水動力條件薄弱,增加水體交換量、海灣納潮量成為有效改善廈門海域生態環境的重要一環。
近日,高集海堤開口改造工程取得階段性進展,完成了2200萬立方米清淤量,破堤改橋工程本月將完成主體橋梁施工。該工程在廈門東西海域之間形成了850米的海堤開口。
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黃超群介紹,高集海堤原本只有13米寬的涵洞,形成的水體交換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高集海堤開口工程完成后,將使東海域向西海域的日凈輸水量達7100萬立方米,東、西海域海水半交換周期縮短近兩天,可大大改善東西海域的水動力條件。而東西海域的水體交換,對廈門海域生態恢復將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西海域的污染物和懸浮泥沙向外輸移,基本恢復環廈門島的海流。
據悉,除了高集海堤開口改造工程之外,未來還將對水質環境較差的馬鑾灣進行綜合整治,并對東坑灣進行整治,預計在2020年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