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勁超 圖
海西晨報訊(記者 吳斯婷 易福進 雷妤 蔡櫻柳曾昊然)“十二五”收官,“十三五”開局。站在2016年的新起點,我們很想知道,未來5年,廈門會是什么模樣?我們的生活會有哪些變化?
昨日,《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草案)》]提交廈門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
178頁、8.58萬字,這本厚厚的《綱要(草案)》描繪出了未來5年美麗廈門的雛形。
到2020年,人均GDP和人類發展指數(HDI)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率先建成創新驅動型、社會和美型、文化交融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成為全國“五大發展”示范市,建成美麗中國典范城市。
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兩岸融合,晨報記者為您梳理了廈門“十三五”的六大關鍵詞,通過這“5+1”為您解碼“十三五”廈門發展藍圖。
1、創新發展
推動重點領域創新
創新,是《綱要(草案)》中頻頻出現的一個關鍵詞。廈門將把創新作為引領轉型發展的第一動力,激發各類人才創造活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未來5年,廈門將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左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達4%,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70%。
這些目標如何實現?首先,將推動重點領域創新,重點支持第三代半導體、工業機器人、新能源電池材料、肝炎預防與治療藥物等研發和產業化,爭取在部分關鍵領域占有世界一席之地。
建設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和政策集中發布。構建創新社區,著力推進產業鏈垂直整合,把創新創業融入重點產業發展。健全服務體系,使企業和創業者在園區內即可享受高水平的中介、金融、政務和公共服務。推進創新創業與城市功能結合,營造滿足創業者需求的良好環境。
推進科研人才雙向流動,鼓勵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企業技術人才到高校和科研機構兼職,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到企業兼職或離崗創業。
傳統產業也將進行優化提升,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模式,改造提升輕工建材、商貿服務等傳統優勢產業,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水平,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品牌質量和競爭力。
2、協調發展
完善山海城相融的格局
到2020年,全市建成區面積達到400平方公里—440平方公里,開發強度不超過28%,人口密度2860人/平方公里。沒有一味追求開發建設,正是對“協調發展”的最佳詮釋。
未來5年,協調發展融入到廈門城市建設發展中。
城市轉型離不開統籌協調,實施大海灣、大山海城市發展戰略,通過“多規合一”和主體功能區規劃,完善一島一帶多中心和山海城相融合的城市空間格局,統籌優化島內中心城區和島外新城建設,加快島內外一體化、廈漳泉同城化,實現一體發展、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統籌協調發展,也要凸顯差異化。廈門本島、同安、翔安、海滄、集美各有側重,廈門本島主要發展高端服務、金融商務、文化創意、旅游會展等;同安組團重點發展生態休閑與文化旅游中心、現代都市農業基地等;翔安組團重點發展臨空產業、光電產業等;海滄組團重點發展臨港產業、航運物流、建筑家居等;集美組團重點發展教育科研、軟件信息、文化演藝等產業。
建成城市大路網、大港口、大物流離不開統籌協調。未來5年建成福廈高鐵、廈深高鐵和4條地鐵,形成城市快速路網;港口貨物吞吐量達3.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1300萬標箱;空港旅客年吞吐量2900萬人次,翔安機場投入使用;建立大平臺、大數據,初步建成國際知名智慧城市;增加鼓浪嶼與廈門島、海滄、集美和翔安的水上巴士線路。
3、綠色發展
環島路岸線將整治修復
綠水青山,蔚藍的大海,還有最讓廈門人自豪的“廈門藍”,這樣的景致要想長留廈門,綠色發展不可或缺。
未來5年,廈門將大力實施大花園城市發展戰略,嚴守生態控制線,涵養保育山體,綜合治理流域,修復海洋生態,鞏固提升水環境和空氣質量。
綠色發展,其實是貼近市民的民生工程。為了實現綠色發展,在《綱要(草案)》中,專門制定了“十三五”生態環境主要項目表:為了讓環島路更美麗動人,未來5年環島路將進行(長尾礁—五通)岸線整治和沙灘修復工程;為了讓人與動物和諧共處,下潭尾濱海濕地公園二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為了讓市民有更多綠色空間,占地約81.5萬㎡的翔安后山巖公園將萌芽而出,山地自行車賽道、休閑活動設施、景觀平臺都將成為市民絕好的休閑去處。
讓城市更加綠色,也需要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十三五”期間,綠色交通、綠色建筑、三條紅線的“紅與綠”組合,將成為城市綠色發展新亮點:廈門將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持續推進充電設施建設,推動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加快推進綠色建筑建設,完成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工作任務;加強水資源“三條紅線”管理,加大西爐再生水廠等再生水處理設施建設。
4、開放發展
廈門將更有“國際范兒”
未來5年,廈門將以開放合作提高國際化水平。美麗廈門,將更有“國際范兒”。
廈門將提升國際上的知名度,打造成為國際會展目的地、國際旅游目的地,區域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
自貿試驗區建設是廈門發展的又一機遇,廈門將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對自貿試驗區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行“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通關監管模式,推廣貨物實施狀態分類監管模式。全面實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通關一體化,推進貨物貿易通關的聯網監管。率先推進與臺灣地區貿易便利化。
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也是廈門“十三五”期間的一項重要工作。廈門將進一步拓展海上通道,完善陸路通道,建設廈門新機場,打造與“海絲”國家互聯互通的樞紐城市。
除了地理上的互聯互通樞紐外,還將打造經貿合作樞紐,推動人民幣代理清算群向“海絲”國家延伸,在“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廣泛運用人民幣跨境結算。
廈門的國際學校也將越來越多。到2020年,全市形成至少3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1所中外合作學校、4所國際化民辦學校的“314”國際化教育格局。
5、共享發展
5年新增100所公辦園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未來5年,廈門仍將堅持這一理念,以包容共享加快社會轉型。
按照2020年常住人口450萬以內的控制目標,廈門將實行寬嚴并舉的戶籍管理政策,通過實行積分入戶管理辦法等鼓勵措施,實行島內外差別化的入戶政策。
市民的錢袋子會越來越鼓。未來5年,城市與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將進一步縮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萬元。將實現新增城鎮就業人數8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公辦幼兒園不足的問題在未來5年將得到緩解。廈門將逐年提高學前教育經費,新增100所公辦幼兒園、3萬個幼兒園學位,還將改擴建100個中小學項目,累計新增10萬個義務教育學位。
未來5年,廈門人在就醫時也會發現不少新變化。廈門新建醫療機構重點向島外新城區布局。將實行名醫下基層,鼓勵三級醫院醫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坐診。醫療價格將體現差別,以技術難易度、風險差異度為基準拉開不同層次、不同等級醫院之間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差距。
今后,市民在各醫院就醫時交的預繳金有望通用、共享,居民健康檔案查詢服務功能將全面開放。
未來5年,廈門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20000套,新建及購買棚改安置房20000套。
島內重點推進兩岸金融中心片區、五緣灣片區等城中村成片改造,島外重點推進集美新城、同安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馬鑾灣新城、環東海域東部新城等片區城中村改造,逐步改善城中村生活環境。
今后,廈門人走出家門15分鐘就可以找到健身設施,廈門將加快全市范圍內“15分鐘體育健身圈”建設,并建設新的市級體育中心。
6、兩岸融合
成臺胞在大陸生活首選城市
未來5年,廈門將先行先試,構建對臺戰略支點。到2020年,國家相關部門和臺灣相關行業協會在廈設立的兩岸交流合作基地或辦事機構突破100家,居大陸首位;打造兩岸健康產業和養老服務合作示范基地1家,成為兩岸文化交流最活躍基地。
廈門將完善兩岸直接“三通”基礎條件,推動廈金居民自由往來。到2020年,廈門兩岸集裝箱吞吐量、直接通郵量居大陸前列;經廈門口岸的大陸赴臺旅游人數和臺灣來大陸人數大幅增長,居大陸首位;入境車輛牌照發放量逐年增加;成為兩岸“三通”最直接、最便捷的主要通道。
創新臺胞融入社區治理、參政議政和吸引臺灣人才的機制,建設一批臺胞融合示范社區、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基地。到2020年,有百名以上臺胞居住的社區至少引進1名臺灣同胞參與社區治理,成為吸收臺灣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到大陸創業、就業的主要服務基地和臺胞在大陸居住生活的首選城市。
【揭秘】
8.58萬字藍圖是如何出爐的
8.58萬字,這是《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主體結構的字數。
從2014年4月起,歷經一次次深入調研、征求意見、修改完善,最終匯集成這178頁的《綱要(草案)》。
那么,這本《綱要(草案)》是如何編制而成的呢?
據悉,2014年4月起草小組成立,全面啟動編制工作。在調研階段,起草組對標香港等先進城市,參考吸收好的理念、思路。去年5月,起草組形成基本思路,先后通過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委常委會審定。
緊接著,《綱要(草案)》編制進入征求意見階段,聽取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等的意見和建議,向432家單位征求意見,累計收到意見900多條,最終采納688條。
最后,起草組結合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市委規劃《建議》,國家、省里編制“十三五”規劃《綱要》最新動態等內容,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城市工作會議和省“兩會”召開之后,再次進行充實完善,最終形成提請大會審議的《綱要(草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