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文物保護工作亮點】 加強文物保護管理 設立了從市到區的兩級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健全了以各級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為主體的執法網絡,充實了業余文保員隊伍,確保文物保護主體明確、職責分明。高度重視文物保護“技防”建設,為絕大部分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安裝了紅外監控系統,今年還將新增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監控系統均與市公安局指揮中心聯網。近年來,廈門先后完成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礁慈濟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嶝金門縣政府一期工程、市級文保單位盤石炮臺等一大批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工程,完成了鼓浪嶼53處申遺核心要素維修方案編制和專家評審,部分核心要素維修正在施工之中。 劃定文物保護紅線 自2015年2月起,廈門啟動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并開展中山路、集美學村、廈港、同安舊城四個片區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目前鼓浪嶼歷史文化街區成為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思明區中山路成為歷史文化名街,集美后溪鎮城內村、海滄青礁院前社、翔安新圩云頭村入選福建省省級傳統村落。為更好地保護廈門不可移動文物,廈門在全省率先啟動了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納入全市“多規合一”一張圖工程。這就意味著,將來任何工程觸碰到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范圍紅線,總圖都將第一時間“報警”,從而很好地解決文化遺產數量龐大與文物保護力量不足之間的矛盾。 首提涉臺文物保護 廈門與臺灣一水之隔,是臺胞重要的祖籍地之一,留下了大量的人文史跡。為發揮廈門的這一優勢,廈門最早提出涉臺文物保護理念,自2000年起開展涉臺文物專題調查,2001年專門頒布了《廈門市涉臺文物古跡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為廈門涉臺文物的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目前廈門共調查登記涉臺文物260余處,經政府公布保護的共計88處,涵蓋了反映廈門與臺灣關系的重要遺址和名人故居、反映海峽兩岸人民共同信仰的祖宮祖廟、臺胞尋根謁祖的祖祠祖墓等。新近公布的第三批涉臺文物古跡共有25處,包括鼓浪嶼林爾嘉舊居、環島路附近對金門廣播喇叭堡、大嶝8·23炮戰舊址群等。 |
相關閱讀:
- [ 02-03]文物保護單位串起廈門史 廈新增77處文物保護單位
- [ 01-07]現實版“盜墓筆記”是如何上演的?
- [ 01-06]廈門公布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過半位于鼓浪嶼
- [ 01-05]廈門新增5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六成在鼓浪嶼
- [ 01-03]歷時一年普查文物 同安上報古籍文獻1.5萬冊
- [ 07-08]28件抗戰文物在嘉庚紀念館展出 展覽時間至8月6日
- [ 06-02]廈門同安338歲土樓年久失修 維修費需上百萬
- [ 05-18]同安村民籌資13萬建亭子 為清代古石碑安“家”(圖)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