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本版文/圖 記者 薄潔 林路然)在廈門的大街小巷,許多店面的門口幾乎都會懸掛一塊綠色牌匾,這就是廈門沿街單位的“門前三包”責任牌。包衛生、包秩序、包綠化的“門前三包”,堪稱整治臟亂差的利劍。
沿街店面的“門前三包”落實情況如何?本月,市委文明辦和廈門日報社聯合組建的“文明創建暗訪團”將鏡頭對準沿街店面的“門前三包”,根據掌握、搜集的群眾投訴熱點,分赴島內外六個區,捕捉不文明鏡頭,敦促整改。
在走訪過程中,“文明創建暗訪團”注意到,雖然“門前三包”已實行多年,但仍有一些商家落實“門前三包”的情況并不理想,“門前三包”牌匾有名無實。
【曝光臺】
鏡頭1
牙齒模型旁污水橫流。
雜物擺放綠化帶
灌木都被壓彎了
地點:思明區西應殿街、小學路
記者觀察:西應殿街上,海鮮店把一袋袋待處理的魚蝦貝殼丟在店外,邊上是店員隨手留下的錘子和臉盆。美甲店也將桌椅和泡茶的工具擱在路中間,地上散落著一些茶葉和煙頭。綠化帶內的垃圾十分顯眼,植物卻奄奄一息。一家水果店更是將竹筐、泡沫箱、紙箱等雜物堆放在綠化帶里,灌木被壓得“彎了腰”。
路邊已不見牙科診所,但兩顆發黑的牙齒模型仍包圍著兩棵行道樹,一顆“牙齒”旁雜亂地放著掃把、畚斗和拖把,另一顆“牙齒”旁是堆得溢出來的垃圾桶,桶外垃圾散落一地,污水橫流,路過行人不忍直視,紛紛掩鼻而過。
16:50,正值放學時分,小學路上的文具店、食雜店紛紛把貨柜搬到路上,以吸引孩子們的目光,拉面館在店外也支起了煎餅攤。
鏡頭2
綠化花叢成了垃圾堆。
果皮垃圾隨便丟
綠化花叢臟兮兮
地點:湖里區禾山路、江頭南路
記者觀察:在禾山路與仙岳路交叉路口,有一排售賣電動車的店面,店家把電動車推到了人行道上,二三十米長的人行道堆滿了電動車,只留下狹窄的通道供行人通行。禾山路上有不少建材家具店,但店家“門前三包”的意識較為薄弱。在一家鋁材店門口,店家將裝鋁材的塑料套扔在人行道的植草磚上;不遠處的一家不銹鋼店,店家在店門口悠閑地吃著蘋果,蘋果皮被隨意扔在地上,不銹鋼、切割設備也被搬到店外,占據人行道。
江頭南路與江寧里交叉路口有一排店面,違反“門前三包”的現象也比較普遍。拐角處的一家咖啡店,將桌椅搬上了人行道招攬顧客;一家鹵面店也將桌椅擺到了店外,地上丟棄著筷子套、紙巾等;綠化花叢也成了垃圾堆,紙箱、掃把、水桶等雜物被隨意堆放。
鏡頭3
輪胎店將數十個輪胎擺放在盲道上。
貨品堆占通道
行人只能繞路
地點:海滄區滄林二路、海富路
記者觀察:滄林二路上,一家魚莊店堂而皇之地把3塊標有“本店招牌菜”的牌子擺在人行道上,其中一塊還占據著盲道。對面的洗車店也把廣告牌放在樹旁和路口招攬生意。不遠處,閩籃生鮮超市將促銷蔬菜的貨柜擺放在店前方的空地上,幾處貨架旁還散落著玉米皮等垃圾。輪胎店則把數十個輪胎疊成8堆,放在距離店面5米遠的路中間,將盲道占得嚴嚴實實。往里走,路旁出現不少衣架,上頭掛著的衣物各式各樣,有的是店家晾曬自個兒的衣服,有的是汗蒸館、美容店掛出的毛巾、浴袍。
海富路上,各式服裝店、鞋店都將店鋪擴充到騎樓通道上,把促銷商品擺在店外醒目位置,行人只能繞道走。一些店鋪把喇叭放在街頭,刺耳的音樂和叫賣聲此起彼伏。
鏡頭4
店門外擺滿貨物。
灶臺鍋爐搬上路
人行道當餐廳用
地點:集美區鰲園路、中海地產路
記者觀察:背靠嘉庚公園,緊挨龍舟池,鰲園路上聚集著許多特產店。有的將冰柜和各式餡餅、果脯在店外一字排開,陣仗不小,還將魷魚干掛在騎樓的柱子上,十分醒目。有的把炒菜的灶臺搬上路,裝著茶葉蛋的鍋爐還插著電,電線攔腰截斷了行人的去路。一路上,多處地面潮濕,下水道口還殘留著剛傾倒的茶葉、菜葉。大部分的店面外,刷鍋洗地的盆盆桶桶是“常客”,一根根拖把倚著墻倒放著,成了統一的“風景”。
中海地產路上,房產中介店和各類餐飲店密集。房產中介店把一個個招牌列在店外,以引起行人注意;絕大多數餐飲店將人行道作為店面的一部分,不僅有一箱箱碗筷、一張張桌椅,還有蒸籠、煎鍋和煤氣罐;一位東北菜館的大廚當街坐著,正用煤氣烘烤著大骨。
鏡頭5
下水井蓋成了店家傾倒垃圾的地方。
碎冰污水隨意倒
下水井蓋遭了殃
地點:同安區城西路、南門橋
記者觀察:城西路169號是一家水產干味店,店內商品擺放得井井有條,店門口和店外的衛生狀況卻有點糟糕:店門口,垃圾桶的垃圾都滿了出來,散落到路面上;一旁,一大攤污水未干,污水里還混雜著蝦米等;店門前有一個下水井蓋,也成了店家傾倒垃圾的地方,一堆碎冰夾雜著蝦米,幾乎堵住了井蓋口。
城西路上,店家擴張“地盤”的現象比較普遍。正值午飯時間,一家拉面店將桌椅都搬到了路面上;水果店把水果擺到了緊挨人行道的位置;蔬菜店門口滿是菜葉,一輛送菜車停在店門口,占據了大半個人行道;為了吸引大家買花燈,文具店也將花燈貨架搬出店面。南門橋附近,一家店面新店開張,鳴放鞭炮慶祝,鞭炮放完后,留下一地紙屑,無人清掃。
鏡頭6
店面前支起帳篷叫賣。
店面前支起帳篷
宣傳單滿地都是
地點:翔安區巷南路、新興街
記者觀察:為了招攬生意,巷南路上的不少商家“各顯神通”。有的在店面前支起了帳篷,宣傳單被風一吹,落得滿地都是;有的干脆在連接店面的地方,做起了超長雨棚,將貨物都擺到了人行道上;有的藥店在做促銷,把不銹鋼長椅都搬到了路面上,把盲道堵得嚴嚴實實。行道樹、路燈桿也跟著遭殃,被一些店家掛上了花花綠綠的宣傳條幅,有礙觀瞻。
新興街上,賣電動車的商家把電動車推到了人行道上售賣,有的還把電動車擺上了大馬路;綠化花壇也被放上了掃把、拖把、畚斗等。在新店市場旁,有幾家賣雜貨日用品的店面,都不約而同地把雜貨擺到了人行道上,路面頗為雜亂。
【聲音】
陳女士:“門前三包”不能光說,要落到實處。要跟上相關的處罰措施,如果店家沒有落實“門前三包”,要面臨什么處罰,這些都是需要明確的。我建議職能部門在給這些店家頒發證照的同時,也要把“門前三包”的規定告訴店家,讓他們心里繃緊這根弦。
葉先生:真正要落實“門前三包”,除了要多宣傳、多引導,讓商家能夠自覺主動履行“門前三包”承諾外,職能部門的一些處罰措施還是要跟上。
黃女士:集美潯江路上有家裝飾材料店,總是在店外切割加工木材,不僅噪音很大,粉塵也不小,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
林女士:廈禾路靠幸福路段和靠斗西路段,有十多家鐵器門窗店在人行道上切割電焊。看到噴射的火花,好多小朋友放學經過時都很害怕,只好走到馬路上,這樣家長又要擔心車來車往的危險。
【觀點】
相互配合相互監督
共促“門前三包”
文明觀察員馮德財
廈門是全國最早推行“門前三包”的城市之一。1994年,為了創建衛生城市,“門前三包”這一想法初現萌芽,1996年,“門前三包”被寫入《廈門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廈門之所以在歷次文明城市的創建中取得優異成績,與“門前三包”這項機制密不可分。這是一項公共政策,涉及所有臨街店家、住戶和單位,與大部分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認為,要讓這項政策利于執行、發揮成效,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首先,應根據廈門的市情,突出宣傳“門前三包”。廈門的文明程度比較高,市民對“門前三包”的理解較為到位。但一些新廈門人在開店時,一時半會難以適應這項政策。因此在宣傳創建文明城市時,應凸顯“門前三包”的作用和意義。
其次,提高店家履行“門前三包”的積極性。江頭街道祥店社區成立了商家聯盟,聯盟公約中的一項內容就是以“門前三包”為標準為各店家評星,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總結推廣的經驗。店家可以自發建立這樣的團體組織,訂立屬于自己的規定,依靠集體的力量,落實“門前三包”。此外,店家還可以通過互相監督、互相提醒,共同愛護門前的環境衛生。
再次,加強對店家落實“門前三包”的管理。政府部門既可以加大勸導、加大執法力度,更可以拓展思維,將“門前三包”納入誠信記錄,讓各店家更加重視“門前三包”的實施。作為第一線監管“門前三包”的單位,各街道辦也應在管理“門前三包”時投入更多的力量。
最后,政府應進一步完善“門前三包”這一機制。有些“門前三包”的區域已屬于公共地帶,且沒有排他性的,那么相關部門應提供與其相配套的公共服務,承擔相應的責任,政府和店家要有良性的互動,相互配合、相互監督。例如騎樓下的服裝店,他們通常9點才開店,開店前店家是不可能去落實打掃責任的,如果環衛部門的清掃范圍未包含這個區域,那么騎樓通道的清掃工作就可能留下盲區。只有政府部門和店家之間互相信任、積極配合,才能讓市民生活、工作的環境變得更美好。
【他山之石】
發動商家自治
完善“門前三包”機制
從2015年開始,深圳在全市全面開展臨街門店商家“門前三包”自治行動,新制定了“門前三包”責任書,城管執法人員上門與沿街門店、單位簽訂責任書。責任書對“包衛生、包市容、包監督”的三包內容作出了具體細化,不僅對亂懸掛、外掃垃圾等行為明確規定不允許,門店有多寬,門店外多少米內屬于責任區也劃分得一清二楚。
今年起,深圳民治街道辦事處也在全轄區市政道路所有沿街門店和城中村內所有一樓門店,推行市容環境衛生“門前三包”制度,推出了從巡查監督、執法整治、考核獎懲等方面的一整套實施舉措。在具體實施中,由社區工作站開展日常“門前三包”門店巡查,及時勸阻違反“門前三包”管理公約的行為,勸阻無效的建立臺賬上報執法隊,再由執法隊開展執法行動,依法處理。對一年內因超門店經營被處罰三次以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暫扣其營業執照,責令停業整頓。
十大違反
“門前三包”行為
1.責任區內衛生臟亂
2.隨意傾倒油污、垃圾到城市排水設施
3.亂擺攤設點、跨店占道經營
4.亂張貼、亂搭建
5.責任區內亂停車
6.損壞綠化樹木
7.擅自拆除、占用和移動市政公共設施
8.門店垃圾桶設置不足,隨意亂擺放
9.招牌破損未及時修復
10.油煙污染和噪音擾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