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組合作學習】 要實現真正的“相互學” 記者:說到教改,諸如“學習共同體”倡導的小組學習、討論方法,現在廈門很多學校也在做,老師提前布置預習作業,上課時分小組討論,但是,家長們很擔心,他們認為討論來討論去,孩子根本學不到什么。小組合作到底能否有助于學生學習? 佐藤學:的確,我們發現,很多小組學習中所謂的討論,往往只是大家互相表述自己的想法而已,只有自己講自己的,而不是通過聽了別人的思考重組自己的思考,然后再提出問題。 為什么只有講不行?如果只有講,只有發表我的感想,是沒有學習的——學生們只是不停地講自己已經會的知識,其實,對他來說,他并沒有通過這場討論學到新的知識。這是因為,學習屬于對于未知的探究,應該要交流的是他不會的東西。 換句話說,小組討論不能局限在“相互說”,要實現真正的“相互學”。 那么,什么是“相互學”?它一定是“你是這么想的?我是這樣想的”、“原來事情是這樣的”等等這種讓我們外界看起來開展得并不順利的小組討論。因為有了思考的過程,所以,“學習”得以真正地發生。 真正的學習是探究、思考不懂的事情。我經常說,經常在課堂上大聲說“我會”的學生通常不是最善于學習的學生,善于學習的學生往往都喜歡思考、認真地傾聽。傾聽遠比發言重要。 記者:怎么分小組?現在學校廣泛實施的是“好學生配學困生”,但是,有的專家說,效果最好的分組是學生自選的組合,他們認為,就像男女朋友,兩人互相看不上眼,在一起能交流嗎? 佐藤學:我也不主張按照成績來分組,在日本,我們是通過抽簽來決定的。小組討論的最佳狀態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講話,我們也不主張小組長掌控一切,大家只聽小組長講,是沒有用的。 我倒想說說分組人數,我看中國課堂分組,很多是五人一組,但是,我們的研究顯示,最好不要有五人小組,因為很容易形成三個人一小組,兩個人一小組,或是總有一個人被孤立。最好的分組人數是四人或是四人以下一組,討論才會更加深入。 【關于公開課】 課堂要以學生為主 記者:您第一次來福建,看了一個上午,看出什么? 佐藤學:有沒有注意到我在哪里聽課? 記者:一直站在教室的前面。 佐藤學:是的。每次我去學校聽課,一定要站在教室的最前面,因為這樣我可以看到學生的臉,方便我觀察學生的狀態,譬如說,有幾個學生是需要幫助,學生和老師相互之間關系。很奇怪的一點,有經驗的老師即使是第一次和學生見面,但是,進入課堂的第一分鐘,他馬上可以把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看出來,這些學生通常在困難面前,容易放棄學習,他們又不愿意和別人溝通,自己做自己的。 我評課的標準是,我要看看,這堂課,老師是否以這些學習困難孩子為中心,先看這些孩子的學習,再去看其他孩子整體學習。 第二個,我看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否相互之間形成柔軟關系,即孩子是不是信任老師,所謂信任,指的是,當學生不懂時,能不能說我不懂。 記者:但是,今天,聽課的老師大都坐在教室后面。 佐藤學:是的,比較可惜的是,聽課的老師是坐在后面,這樣,他們是看不到學生學習表情的,只能看到他們的腦袋而已。 為什么老師都坐在教室后面?這是因為我們以前的課堂研究都是在看老師怎么教,因此,我們坐在后面就可以了。但是,今天我們的課堂,要以學生為主,要看學生怎么學,因此,評價一堂課,80%需要看學生,20%才看老師,更多地討論學生怎么學,到最后才會幫助到教學。 記者:所以,您認為課堂研究的方式要改變? 佐藤學:是的。在日本,我們也犯過同樣的錯誤。學校里開公開課的都是年輕老師,年老的老師在后面指導,告訴他:你這樣做比較好,那樣做比較好,因此,年輕老師的教案全部被推翻。不是自己的教案,還要自己教,更慘的是,教完之后,還要被評課的老師不停地批評,有時都快哭出來了。所以,日本老師上完公開課,都會到居酒屋去放松下。 事實上,老師教法有100多種,每一種都是好的,所以去討論老師怎么教,是得不出結論來的,而要看看學生怎么學,從而了解老師設計出的學習脈絡。 |
相關閱讀:
- [ 03-15]集美區教育水平從均衡走向優質 爭創全國教育強區
- [ 03-12]諾獎得主昨天到廈大演講 接地氣暢談“學區房”
- [ 03-10]廈門將招1088名在編教師 報名時間為3月18日至24日
- [ 03-09]廈大法學院90周年慶 一家律所捐資100萬元
- [ 03-01]海滄今年將招聘30名高層次教育人才 最高每人補54.8萬
- [ 02-29]廈門市教育系統人事有調整 部分學校校長“換帥”
- [ 02-21]廈門:孩子打鬧成植物人 受害學生索賠近200萬元
- [ 02-19]臺大學校長:望兩岸教育政策能夠“維持現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