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在規劃綱要第六篇“拓展網絡經濟空間”里提出,要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全面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這意味著,下一個五年,大數據產業將處于政策風口。
事實上,大數據產業在廈門已經初具雛形。早在2014年就確定建筑大數據戰略的新三板掛牌企業廈門海邁科技,正好與“十三五”規劃不期而遇,為廈門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個范本。
海邁科技的建筑大數據
今年,廈門海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融資計劃將重啟。去年,海邁已經啟動過一次融資,原定以增發方式募資6000萬元,資金將用于推進海邁的建筑大數據戰略,后受A股波動影響,此次增發中途擱淺。
按照海邁科技的募資計劃,此次重啟后募集的資金還是推動大數據戰略。
海邁科技是一家覆蓋建筑業全生命周期的應用軟件供應商。過去的海邁科技圍繞建筑行業的不同環節,開發出針對性的應用軟件,通過出售軟件版權和提供售后服務實現盈利。
海邁科技董事長王忠強表示,有了資本助力,海邁的運營模式和盈利方式都將隨之發生改變,過去的“賣軟件”模式就會衍變成時下最火的“大數據開發與云計算應用”,盈利方式也會與目前國內互聯網創業普遍采用的路數接軌:資本助力,先占市場。
“每個人都喜歡使用免費的東西。”王忠強說,過渡到建筑大數據的應用和開發后,海邁就可以實行“先付費后服務”的模式。
免費微信做成了巨量平臺,360提供殺毒軟件免費下載打造了另一個商業王朝,從“能不花錢最好”的普遍心態中,王忠強看到了長年積累的“建筑大數據”的價值空間,“大數據需要積淀,海邁科技10多年來開發出針對建筑業不同環節的應用軟件,正好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數據。”
據悉,目前國內建筑業能形成這么完整數據庫的企業屈指可數,海邁科技在行業中頗具代表性。王忠強介紹,2014年,海邁科技重新制訂了BDM戰略,即基于建筑行業從“設計”、“建造”到“運維”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在軟件應用基礎上長期沉淀下來的數據,形成可供開發和應用的“建筑大數據庫”。
去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十三五規劃”又把大數據產業列為8項信息化重大工程之一,海邁科技趕上了“風口”。
堅持建筑信息化形成模式
海邁科技的前身是廈門市建設工程計算機咨詢中心,咨詢中心是廈門市建委造價站的三產企業。1997年,廈門啟動“抓大放小的國企改制”,一些政府職能部門下屬的小三產必須嚴格剝離,王忠強所在的咨詢中心在剝離之列。
參與改制時,咨詢中心共有16人,參與改制的員工和造價站工會成員自籌了50萬元資金,取得多個部門的批準后,1998年終于在工商部門完成股東變更,得以繼續上路。
正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廈門市建設工程計算機咨詢中心的改制,被視為當年廈門“國企改制,抓大放小”的一個成熟范本,與咨詢中心同批接受改制的廈門利恒滌綸股份有限公司,在改制后的第二年,就走出了一個與咨詢中心截然相反的結局。咨詢中心的經營路線卻越來越清晰,主營軟件開發和信息工程承建,并在日后慢慢形成了氣候。
在改制的第二年,咨詢中心的營收就超過了100萬元,此后逐年穩步提高,到2003年,營收達到800萬元。
引進人才后,海邁科技實現了量變和質變,當時在廈門特區勞務公司的李敏加盟了海邁科技。李敏的加盟讓公司的營收很快突破了千萬關口,此后保持一路增長,2015年營收6000萬,今年的目標1個億。
李敏加盟后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梳理了公司戰略,二是規范了公司的經營管理。
2009年,海邁科技籌劃沖刺新三板。2014年8月8日,廈門海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在廈門軟件園的創業大軍中,率先搶跑新三板。掛牌后不久,海邁科技的股東曾以10元的成交價轉讓了3萬股,以當時1600萬的總股本計算,海邁科技的市值1.6億。王忠強是第一大股東,持有36%股份,賬面身家逾5000萬。
廈門大數據產業初顯雛形
海邁科技只是廈門發展大數據產業的一個縮影。按照廈門市發布的《廈門市大數據應用和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到2020年,廈門要建成全國一流的大數據產業與應用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國內領先的大數據示范應用項目,大數據應用全國領先、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產業效益顯著,形成大數據產業布局、項目聚集、資金配套、基礎設施協調發展格局,建設成為區域大數據產業發展高地。
規劃明確,到2018年,廈門大數據產業實現產值規模500億元,形成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企業1家、50億元以上企業3家、10億元以上企業12家,帶動相關產業新增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2020年廈門大數據產業實現產值規模85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新增銷售收入過1600億元。
由于搶占先機,目前廈門大數據應用和產業發展已經初步顯現了國內一流水平。
根據廈門市經信局掌握的情況,依托廈門市信息技術服務中心,廈門集中規劃、建設和運維全市信息資源,形成了“1234”數據共享開放格局,即一個數據共享平臺,政務內網和政府外網兩張網,市民庫、法人庫、空間庫三個庫,政務云、交通云、教育云和醫療云四朵云。
當前,數據采集、共享和開放均取得顯著成果。平臺接入39個政務部門,累計服務調用超過1.5億次,年交換量超過800G,實現了“二代身份證照片共享”、“人口數據核查”、“企事業單位信息核對”、“行政區劃地名核實”等。政務云已部署27個政務部門的近百個應用系統,及全市70%以上信息化項目;交通云“微信平臺”在全國首創,教育云試點覆蓋翔安區全區86所學校1337個班級及同安基礎教育;醫療云支撐300多家醫療機構的硬件和辦公,及全市統一預約掛號、公共衛生、慢病管理等業務系統的集中部署,為全市330萬人建立了市民健康檔案。
在大數據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代表性企業不斷涌現,在移動大數據應用領域,如4399網頁游戲、美圖圖片處理和視頻分享、美柚、同步推等在細分市場全國領先。廈門也是“中國域名之都”,擁有國內最大的域名交易平臺。
廈門海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成建筑業完整數據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