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廈門是地方創新的藍本 人物名片 胡鞍鋼,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專家。 本報記者 藍碧霞 今年,胡鞍鋼教授一次又一次來廈門。原因是,他“發現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地方創新藍本”,希望通過調研報告的方式,將廈門的創新變成全國創新。 最大的貢獻是理念創新 “我覺得《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對全國最大的貢獻是理念創新。”胡鞍鋼說,廈門市委市政府根據黨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了城市規劃的最新構想,并很快通過規劃進行實踐,黨中央在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廈門又讓我們看到了戰略規劃的升級版。這個過程,首先就是觀念的創新。 他說,中國正處于城鎮化加速的階段,我們一直面臨著城鎮化如何畫好最新最美的藍圖。這張藍圖其實全國各地都在探索,但是真正能夠落地、實踐、創新的少有。他高度贊賞廈門通過民主化和專業化形成共識的決策機制。他表示,自己在向外國人介紹時,經常以廈門為例子。他認為,因為有“共識”為前提,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方法才得以實踐。 最大創新是納入“人的發展” 《美麗廈門戰略規劃》2.0版本,給胡鞍鋼帶來了又一個驚喜——把人的發展納入了戰略規劃。 “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突破自我,不斷地創新理念,規劃本身不斷地升級,最終不斷地優化城市發展。”他以五個“不斷”總結廈門的持續創新過程。 “我還沒有看到一個像廈門這樣幾百萬人口的城市,把人的發展作為戰略提出來。”他說,黨的十八大報告進行修改的時候,加了一個關鍵詞,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由此五中全會和國家“十三五”規劃就凸顯了這幾個字。“我們都不斷地在問我們的發展是為了什么,很顯然是為了人。”他說,廈門的升級版戰略規劃,最大的亮點和創新之處,是與中央提出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建議寫入“健康城市” 胡鞍鋼關注到,到2015年,廈門人口平均期望壽命80.17歲,到2021年,將進一步提高到82歲。“這個數據非常有意義。”他指出,80歲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極高人類發展平均水平,達到82歲,也就是相當于目前日本、北歐這些生活質量比較高的國家水平。 “HDI(人類發展指數)其實比人均GDP更有意義,這是國際上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通行做法。”他透露,《健康中國計劃2030綱要》正在制定,建議廈門在城市定位上,將健康城市、健康廈門作為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寫進去。 |
相關閱讀:
- [ 04-08]專家再次聚首"海上花園" 譜寫美麗廈門建設新篇章
- [ 04-07]回顧“美麗廈門”成效 以戰略規劃為引領深入轉型
- [ 04-06]獲總理點贊并要求推廣 "一照一碼"從廈門走向全國
- [ 04-06]廈門推進“多規合一”改革 釋放活力促發展
- [ 04-01]“美麗廈門”將亮相中國美術館 匯報廈門建設成果
- [ 08-10]“廈門新24景”公眾投票結束 進入媒體團投票階段
- [ 05-20]“美麗廈門新20景”請您來推薦 市民游客齊投票
- [ 05-18]“美麗廈門共同締造 文明旅游一‘鷺’同行”活動在鼓浪嶼舉行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