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社工帶著家長和孩子一起用廚余垃圾做環保酵素。
廈門晚報訊(文/記者 戴懿 圖/拍客傅立山)前日,在“愛環保 愛琴島”“垃圾分類”提升年系列活動暨“垃圾不落地”景區行活動中,鼓浪嶼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社工手把手教市民用廚余垃圾做環保酵素,并向市民、游客贈送環保酵素。
思明政協委員提出了做環保酵素、堆肥等將垃圾變廢為寶的方法,同時建議相關部門積極引導市民選擇環保的生活方式,加強對垃圾分類的教育。
1、減少廚余垃圾量,可從孩子和老人做起
鼓浪嶼街道龍頭社區書記徐暉說,生的廚余垃圾即沒有煮過的果皮、菜葉等,可以用來制作環保酵素。
思明政協常委呂韶豐則建議,可以鼓勵居民充分利用家中的熟廚余、茶葉渣等,自己在家中堆肥。另外,還可以借鑒杭州等地的做法,對有意愿在家中堆肥的居民免費贈送堆肥桶,培養居民堆肥的興趣,從源頭上減少垃圾量。
據了解,廚余占廈門垃圾總量的三四成,市環衛處規劃科技科科長劉春建議,讓廚余減量可以從孩子和老人做起,比如教孩子做自然小實驗同時也能提高動手能力,老人閑時自制酵素或堆肥,擴大垃圾分類的傳授面。另外,還應逐步建立與垃圾量相掛鉤的垃圾收費制度,提升公民的垃圾減量意識。
2、積分獎勵垃圾分類 后續配套措施應便民
徐暉認為,針對廚余垃圾可以通過正面宣傳、積分獎勵,鼓勵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對于非廚余垃圾,政府應加大投入,在社區內建立資源回收站,方便居民將報紙、礦泉水瓶等垃圾分類投放。
思明政協委員李向陽提出設立思明區衛生獎勵基金,可由政府牽頭,企業參與,籌措資金,每年評選獎勵先進單位、優秀小區等。同時,在已開展垃圾分類的基礎上,繼續擴大試點范圍,如在公園、商場等試行分類收集。
分類收集應考慮便民性,分類收集的推行必須有后續配套的垃圾綜合處理措施。重點是推動分類配套的發展,同時研究并實行相應的垃圾分類收集制度,加大對環衛基礎設施的投入,升級改造垃圾收集車、清潔樓,使之符合垃圾分類收集及運輸處理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