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記者雷妤)生活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市民把垃圾分類投放,清潔工在后續處理時,卻又將垃圾倒在一起,“垃圾分類”無法落到實處。 不過,這一現狀即將改變。今年年底,廈門將建立垃圾分類體系,2018年1月開始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未來,從前端的垃圾分類到末端的分類處置,廈門將實現一體化管理。 昨日,廈門召開城市管理提升工作新聞發布會,晨報記者從會上獲悉,作為推進“十大行動”計劃實施《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的重要一環,廈門打算用3年的時間實現城市市容環境全面提升。今后在市政環衛設施、“門前三包”等方面都將推行新舉措。 值得一提的是,市委文明辦還將把環境衛生和垃圾處理三年提升行動、垃圾分類減量、“門前三包”責任制落實情況等全面納入城區文明程度指數測評內容。 今后垃圾去哪兒 直接拉走,不再進清潔樓 平時,我們的生活垃圾是如何處理的? 記者了解到,廈門的垃圾處理采用的是“小接力”轉運模式,垃圾從小區到清潔樓,再由清潔樓到壓縮中轉站或垃圾處理廠。然而,在這過程中,多次轉運可能存在二次污染,清潔樓產生的污水和臭氣會給居民造成困擾,更令人頭疼的是,現有的清潔樓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再建新樓更難。 因此,在垃圾轉運模式上,廈門正在考慮新的出路。三年行動中,廈門將推動實施“垃圾直運體系”,實行“桶車對接”。 據悉,“垃圾直運體系”即在全市規劃出若干條收集線路,垃圾轉運車按照規劃好的線路,定時定點收集沿線垃圾,直接運送到大型壓縮中轉站或垃圾處理廠。 這種轉運模式可以解決現行轉運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傳統的清潔樓不再作為垃圾中轉站。未來,現有的清潔樓將逐步變成其他環衛用途。 市民應該做什么 將生活垃圾分為四類 市民是垃圾分類的第一道關,市民們如何將垃圾進行分類,關系到后續垃圾處置。今年年底,廈門將建立垃圾分類體系,2018年1月開始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到2020年,全市市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不低于95%;思明、湖里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75%以上,集美、海滄達60%以上,同安、翔安達50%以上。 屆時,廈門市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可回收物納入再生資源系統,廚余垃圾用于厭氧產沼發電,有害垃圾納入危險廢物的處理系統,其他垃圾主要進行焚燒處理。 在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2018年底,全市生活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達4000噸,焚燒處理率達8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保持在100%,原生垃圾基本實現“零”填埋。 東部、西部、后坑三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將實施除臭系統升級改造,東部垃圾衛生填埋場將建設綜合臭氣收集利用項目。 |
相關閱讀:
- [ 05-14]廈門生活垃圾分類后年全面推行 減少源頭垃圾產生
- [ 03-24]海滄:每戶一張“智慧綠卡” 分類扔垃圾獎勵積分
- [ 01-15]鼓浪嶼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出臺 垃圾分類后禁止再混合
- [ 01-05]集美垃圾分類用上“互聯網+” 率先實現廚余垃圾分類回收
- [ 12-21]鼓浪嶼垃圾分類參與率翻5倍 廈門居民參與熱情高
- [ 11-30]集美一小區用"互聯網﹢"系統分類管理垃圾 系全市首創
- [ 11-13]鼓浪嶼優化街區環境 居民熱情加倍琴島美麗“加分”
- [ 11-01]社會治理多元參與 鼓浪嶼垃圾分類走進轄區樓院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