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
廈門一中科學教育有不少“全市第一”
●1984年廈門一中購買了一臺電腦,是廈門中小學中第一個擁有電腦的學校。
●1984年廈門一中電腦興趣小組成立,在全市中小學中是第一個。
●1999年廈門一中學生洪毅穎獲得國際化學奧賽金牌,這是廈門市中學生第一塊國際奧賽金牌。
●2014年廈門一中學生劉定峰獲得當年的國際信息學奧賽金牌,這是廈門市首個信息學國際奧賽金牌。
廈門一中青少年核電站輻射監測聯盟成員在監測樣品。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佘崢圖/廈門一中提供)大約12年前,有位叫林廷懋的廈門一中學生,參加信息學奧賽全國賽后,有了幾天空當,他撿起停了好久的鋼琴,練了三天,跑去考級,拿到鋼琴十級證書。林廷懋后來被保送到北大。
十年后,他的學弟、廈門一中高三年學生黃越冬,參加化學奧賽全國賽拿到金牌后,深陷于化學無法自拔。離高考只有一個多月,他卻每天把自己關在化學實驗室里,自己設計方法要合成異想天開的化合物。黃越冬后來考上了清華。
對于廈門一中來說,它受人擁戴,被人羨慕,北(大)清(華)率,高考成績,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是,肯定不是全部。很大程度上,這所學校像接力棒式涌現的“科學小達人”現象,更加令人著迷。
這些如同外星人般神奇的孩子,肯定有上天賦予的美妙天賦,但是,現在看來,廈門一中就如同一支神奇的化學試劑,在他們年少關鍵時刻,觸發他們內心科學潛能,從此爆發出“小宇宙”de能量的。
A、舍得投入
32年前,花相當于一年的辦公經費買回電腦
廈門中小學的科學教育的記錄,相當一部分來自廈門一中。譬如說,廈門中小學第一個電腦興趣小組,誕生在一中,第一臺電腦,也屬于一中。1984年,時任廈門一中校長黃種祥到處籌錢,和計算機廠討價還價,成功地把后者要價1.7萬元的計算機砍到1.4萬元,購買了一臺型號為TRS-80、僅有48K內存的計算機。這個價錢相當于當時廈門一中一年的辦公經費。
30年后的2014年,電腦興趣小組的34名學生,回到廈門一中相聚。很多人都在感慨:當時廈門只有廈大和研究機構有電腦,沒想到一所中學也能擁有電腦。
因為只有一臺電腦,計算機老師莊巖只好讓學生排隊上機,每人20分鐘,要一直排到晚上。30年后,有人還記得當時放學后一口氣飛奔位于教學樓頂層的電腦室的激動,后來,有位同學憑借每天登臺階沖刺搶電腦練就的本領,高三時打破學校5000米記錄,最終被保送大學。
第一臺電腦奠定了廈門一中信息學在廈門甚至福建中學的地位,并把優勢保持到現在。2014年,廈門一中學生劉定峰獲得當年的國際信息學奧賽金牌,這是廈門市首個信息學國際奧賽金牌。
不過,這并不是廈門一中學生第一次獲得國際奧賽金牌,1999年,廈門一中學生洪毅穎獲得國際化學奧賽金牌,這也是廈門市中學生第一塊國際奧賽金牌。
能夠到國際上參加比賽,用“鳳毛麟角”來形容,是一點不為過。每年的學科競賽,每個國家(地區)國家隊隊員只有五六人。
B、因材施教
老師有方法,特別“懶”的女生保送上清華
事實上,不要說入選國家隊,單是每年進入國家集訓隊去競選國家隊,競爭就已經是白熱化。每個省每個學科每年只能派出10人左右參加全國賽。這些來自全國各地二三百名高手,再選出五六十人,組成國家集訓隊,這里集中了全國中學生“最強大腦”。
這幾年,廈門一中有8人入選國家集訓隊,殷文馨是其中一位,2014年,她入選生物奧賽國家集訓隊。
這位女生的特別之處是“懶”。一個星期,必須有四五天的時間每天睡夠八九個小時,“包括中午45分鐘午睡”,才算有力氣去完成作業,因此,她經常無法完成教練藍福彬布置的作業。藍福彬說,當年到武漢集訓,備戰全國賽,40多天,她胖了10斤,原因是“吃得好,睡得飽”。
藍福彬知道她有這一習慣,即使她在他的課堂上睡過去,他也不打攪她;知道她最怕寫作業,也不會催她交,還會應她要求,勾題給她做。
在被保送上了清華之后,殷文馨曾經很得意地說,還好藍老師縱容我。但是,藍福彬告訴她,這并不是縱容,這是因材施教。他早就看清了她的“本質”。有些人是通過背題型來尋找解題規律,她是用知識來解題,根本不用做那么多作業。
從某種角度看,這所中學已經領悟到創新教育的真諦,有時,創新教育其實意味著你如何來保護學生的個性,讓他們在肥沃的“土壤”里盡情綻放。廈門一中的不少老師,還記得兩年前校學生會主席林若谷,都已經高三了,他還整天和老師搶會議室開會,安排民主選舉票選他的接班人。周君力說,我們只好站在門外,等他把會議開完。林若谷因為在全國化學奧賽中獲得銀牌而獲得清華大學160多分加分。
C、鼓勵創新
即便是學習困難戶,有一技之長在這就能發光
當然,并非每位孩子都是像殷文馨、林若谷、鄧彥那樣“睡覺都能拿獎牌”的孩子,15年前,一位名叫江騰舟的孩子就屬于學習困難戶,但是,廈門一中老師黃建通看到他每次進入科技發明基地時閃亮的眼睛,他“收留”了這位孩子。
多年后,黃建通還記得這位孩子,一到課堂就犯困,但是,只要到發明基地,立馬變回“龍”。后來,江騰舟發明了“可收集降水的植物栽培容器倒扣”,這是個斗笠形狀的容器,里面填上“尿不濕”,能讓植物在沙漠中成活的容器,獲得了第95屆巴黎國際發明展覽會銀獎,當時是國內中學生在歷屆巴黎國際發明展覽會中獲得的最高級別發明獎項。
不過,這個基地現在已經進入到2.0時代。一年多前,一中的六名學生組成一個研究小組,組長是位叫黃心怡的女孩。他們成立青少年核電站輻射監測聯盟,他們到福清核電站、深圳大亞灣核電站調研,譬如說,到當地農貿市場買菜,采集核電站附近土壤,再進入實驗室監測,看看樣品是否被污染了,以監測核電站排放是否符合國家排放標準,以及對周邊環境產生影響。
本來課題已經很高大上了,聯盟還通過社會媒體的征集,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基地,迄今已經吸引全國18個省市、48所中學參加這項監測。指導老師王君黛說,他們認為,需要發動更多人的力量。
王君黛代表他的學生接受采訪,這是因為黃心怡現在人在美國芝加哥大學,這位一中高二學生正在那里做放射性對細胞癌變方面的研究。去年,她到倫敦參加2015年青少年科學家論壇,她介紹的內容就是青少年核電站項目,還因此被評為“十佳最有價值”項目之一,今年這個項目獲得第31屆省青少年創新大賽一等獎,下月將參加全國賽。
D、相輔相成
學霸參加學科競賽,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有趣的是,雖然競賽繁忙而費時,但是,99.99%的學科奧賽和創造發明者參加者,都是學霸。今年高考成績公布后,廈門一中物理奧賽總教練吳碧蘭發現,六位參加物理奧賽的學生,五人的高考成績位列全省第二、三、四、七位,考得最“差”的是全省第68名。
黃天翼就是其中一位既會競賽又會學習的學生,今年他是福建高考理科榜眼。因為名為“天翼”,他因此被同學稱為“手機”。“手機”說,雖然競賽和高考題目不盡相同,但是,他認為,參加學科競賽事實上是有助于高考成績的提高,堅持是他從競賽中學會的品質。
廈門一中生物基地負責人、科技競賽教練曾國壽則認為,學科競賽的最終意義在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這些興趣是科學探索的動力。
多年前,曾國壽帶領學生到黃厝去采集文昌魚,清晨五六點,他們騎著車從思明電影院出發,到了黃厝,真正的考驗才來到:他們必須經過長達100多米齊腰的海水帶,才能到達可能有文昌魚的沙灘,海水大約只有9攝氏度。曾國壽上周回憶說,他喝了口白酒,先下水,他的學生也就跟了上去。
上了沙灘,更加冷風刺骨,他們幾乎是在發抖狀態下采集到標本,自以為大功告成,不料,送到海洋三所檢驗后被告知:這不是文昌魚,是蠕蟲。還得再下海采集一次。
當年的一位少年就此走上生物科學之路,現在是廈大海洋系副教授的他沒有忘記廈門一中在沙灘上給他上的科學第一課,他說,小小的文昌魚的發現,激發了我探索生命奧秘的興趣。
【面孔】
每隔一段時間,廈門一中就會涌現一些少年,天資聰穎,個性奇特,讓人懷疑他們是喬裝改扮的“外星人”,令人喜愛著迷。
今天,我們為您介紹其中的四位。
廈門一中 2002級學生林廷懋
●2005年被保送到北京大學
●現在在建設銀行廈門研發中心工作
缺課兩個月 期中考仍考年段第一
在廈門一中“江湖”上,一直有林廷懋的傳說。他的信息學競賽指導老師吳旭日說,當時他各門學科都才華橫溢,每科的老師都想拉他去參加競賽。他溫順地接受人們的安排,林廷懋說:這應該沒有什么壞處,況且,知識本來就很有趣,而科學的思維又總是相通的。他在物理、化學和信息學的全國性比賽中,都得過獎,包括一等獎。
他是如此熱衷于各種競賽,以至于沒有了競賽,他都會覺得無所事事,他也不認為奧賽和高考備考有矛盾,相反的,他認為,只有深入學習某一個學科,養成探究的習慣,理解能力加強了,才有機會去動手實踐,也便能游刃有余地學習各種課內知識。
林廷懋高二年時,一度因為備戰各種競賽缺課近2個月,回校只上幾天課,參加期中考試,他還能取得年段第一名。
這位男孩十分幸運,他這種獨特的思維方式一直受到周圍的人的保護,并得到欣賞。譬如說,作業曾經是個焦點。作為一名學生,他必須完成作業。但是,這些對于像林廷懋這樣的天才少年來說,似乎又沒有什么必要。他的老師最終也睜一眼、閉一眼了。
廈門一中 2011級學生黃越冬
現在就讀清華大學二年級
高考前一個月 不進教室卻埋頭做實驗
黃越冬是那種12年一貫制的好學生,人稱“黃優秀”,“黃優秀”有個“能掐會算”的本領:從家里到學校需要多長時間,這段時間能背多少個單詞,他計算得好好的,因此,他總會在上課鈴響的那一剎那,踏進教室。
因為在全國化學奧賽中獲得金牌,當年,黃越冬在高二年時,就已經被清華大學“預訂”——只要他們在第二年高考考上本一線,就能被清華錄取,相當于被清華加了162分。
事實上,在學科競賽的“江湖”里,黃越冬一度想退出,在老師周志平的忽悠下,高二下才重返江湖,一進去就無法自拔。周志平說,備戰全國決賽實驗考試的十幾天里,黃越冬每天要從7:00做到22:00,他因此獲得“拉面小王子”美稱,原因是他天天吃拉面。這并不是因為他真的那么愛吃拉面,而是可以節約時間。
不過,高考前,“黃優秀”突然畫風大變,這一變,把校長周君力嚇了個半死。在參加完化學奧賽獲得全國一等獎后,都快高考了,他有一個月拒絕進入教室,每天把自己關在學校化學實驗室做實驗,還跑到低年級的奧賽小組,搶著要輔導學弟學妹。黃越冬說,我需要舒緩高考情緒。
學科競賽培養了黃越冬對化學的興趣,黃越冬大學選了藥學。這位年輕人說,熱情的人生不會輸。
廈門一中 2005級學生戴彥祺
●2008年被保送到北京大學
●現在在網易163當主管
“嫌棄”中高考 認為難度低
為了能不參加中考和高考,戴彥祺從初一年就開始努力:參加各種競賽,獲獎,然后免試。但是,他寧愿參加“非人”的奧賽,而不愿意參加容易多的中考、高考?戴彥祺說:因為奧賽比高考難啊!
戴彥祺在廈門一中時,也是位炙手可熱的人物,不少老師都搶著要他參加學科競賽,校長不得不為他開了協調會,據說,在會上,不同科目的老師甚至吵起來了。
他后來參加數學奧賽,連續兩年獲得省一等獎,他的指導老師王淼生當時說,我只是“鉆一點空子”,如果他能把所有時間都花在數學上,那么,他進入國家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他的信息學奧賽指導老師吳旭日也“痛心疾首”,他到現在還記得,全國賽有兩道最難的題他拿了全國最高分,但是,一道最簡單的題他卻“倒數第一”,一下子被扣去60分。
正是因為兩道題的全國第一,以及在數學奧賽福建省賽區獲得一等獎,北大看中了他。戴彥祺說,這就夠了,反正已經達到不用參加高考就可以上北大的目的。
吳旭日總結說,戴彥祺的成功一方面有他的天資,另一方面,學校營造的氣氛也功不可沒。
廈門一中 2011級學生劉定峰
現在就讀清華大學二年級
技術宅男 課堂上曾是個話癆
劉定峰是學生當中,少有的“三鳴驚人”:他在一中讀初三時,獲得數、理、化競賽省一等獎,三科都是廈門第一名,他其實還獲得信息學省一等獎,但不是廈門第一名,沒好意思說。
高一年,劉定峰因為獲得全國信息學奧賽金牌,而被清華提前錄取。
2014年,他獲得信息學國際奧賽金牌。
廈門一中為他開了三次記者見面會。劉定峰的爺爺曾任廈門市副市長,不過,自從孫子獲獎后,爺爺在退休后出版的一本書中,以“劉定峰的爺爺”自居。
他們都沒有料到他會是那樣的人。小學五六年級,劉定峰還是個調皮的小男孩,玩水槍,玩火都是他擅長,他爸媽經常要被叫去學校。吳旭日說,小學的計算機老師曾友情提醒:“小心”那小子,他可會搞惡作劇。不過,劉定峰到了一中后,“完全變了一個人”——他的身心被各種學科競賽占據了。
這個技術宅男是個話癆,一度被老師投訴上課愛說話。不過,老師通過觀察發現,劉定峰并非愛嘮叨,而是他聽了一會兒課,便都會了。因此,老師經常要扔給他幾道題,他便閉嘴了。
【新聞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