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2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吳林增 通訊員 郭妮妮 王晗 林志杰文/圖)五年,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他會從蹣跚學步,到快樂奔跑;對于一個城市而言,前行的腳步,同樣風馳電掣。
集美區第七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集美在快速成長,每天都在上演“蛻變”故事,人文集美愈加光彩奪目。
五年,杏林灣畔,集美新城基本建成,成為島內外一體化的樣本;民生保障持續加大,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產業優化逐步提升,軟件信息業、城市演藝業勢頭良好,傳統企業也從“制造”到“智造”轉型升級。
五年,集美人文氣息愈加濃厚,推動以“一精神三文化”引領“美麗廈門·人文集美”發展戰略,挖掘城市人文內涵,傳承弘揚傳統文化,以文化人,彰顯人文魅力。
▲杏林灣環灣綠道
◆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
1提升城市品質 新城成為跨島發展樣本
作為打響全市統籌城鄉發展島內外一體化建設戰役的第一炮,集美新城自2010年初開工,經過近6年的傾力建設,如今的新城,已經成為廈門跨島發展的樣本。
杏林灣畔,集美新城綠樹環抱、幽雅恬靜、水天一色,散發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凝聚著獨有的閩南風韻。這里,嘉庚建筑連片成勢,宏偉壯觀;杏林灣商務中心、軟件園三期,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
對于集美新城這幾年的變化,年初在集美舉行的亞洲創業大賽上,廈門著名天使投資人蔡文勝都感慨:“沒想到,廈門島外可以建設得這么好?!?/p>
這幾年來,隨著中航城、蓮花新城、水晶湖郡等10多個房地產項目陸續交房,集美新城核心區入住的居民已將近10萬人;軟件園三期起步區、杏林灣營運中心等產業辦公全面交付使用,入駐員工上萬人。
當然,集美新城建設,不僅是造城。作為在一片空地上崛起的新城,集美新城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有百年學村深厚的人文底蘊,有被譽為廈門“西湖”的杏林灣,加上按“四高”標準全力打造,集美新城實現了5年基本完成的目標,成為集教育科研、商務運營、生活居住、旅游休閑、交通樞紐功能于一體的環灣生態型新城區。
▲集美新城核心區
2加大民生投入 超七成“錢袋子”用于保民生
在提升城市品質,讓城市越來越美的同時,集美也不斷讓百姓越來越富有。
從一個數據就可以看出,集美在民生保障上的投入,可謂出手“闊綽”,集美全區財政一般預算75%以上投入民生和社會事業。
這超過七成的“錢袋子”,投入民生建設后,就轉化為一所所高標準的學校、醫院。當然,這些“錢袋子”更多是變成一個個惠民政策。
這不,面對老齡化,5月初,集美區首個政府購買的居家養老社工服務項目正式啟動,和欣社工服務中心正式入駐紡織社區、日東社區及三興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站,專業的社工團隊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整合社區資源,為轄區老年人提供貼心的服務。
五年來,集美出臺了很多政策用于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比如,免費技能培訓幫助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創業、困難老人入住養老機構可享補助、外來員工遭遇突發困難有社會救助“救急難”政策幫助。
這五年,集美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30146元、14586元增至37823元、21340元。此外,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新改擴建中小學34所,新增學位35300個、省一級達標高中2所,首批通過省教育強區初評。
▲美麗學村
3產業轉型升級 打造“產城學人”深度融合
五年來,集美的產業結構也在進一步優化。傳統產業正在從“制造”到“智造”的轉變;而新興的軟件信息業、城市演藝業,也漸成規模。
目前,集美4+X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建立,建成軟件園三期起步區、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等一批產業載體,產業生態體系更加完善,軟件信息服務業勢頭良好,總部經濟快速突破。
集美新城匯集了靈玲國際馬戲城、誠毅科技探索中心、嘉庚劇院、老院子等核心景區,城市演藝業也成為集美一個很強勁的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集美三次產業結構從0.58:61.84:37.58調整為0.46:51.19:48.35。從這種調整,就可以看出,集美產業結構正在優化提升。
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集美推進“產城學人”深度融合,打造區域創新中心。所謂“產城學人”深度融合,就是將產業發展、城市發展、高校院所發展和人的發展統籌考慮、協同推進,以產業集聚人才、人才引領產業,以宜居城市留住人才、人才紅利又助推城市品位提升。
集美有12萬高校師生和科研人員的資源優勢,集美將高校資源納入轄區產業發展的規劃之中,不斷挖掘機遇為遠近創客打造平臺。
4推進文化建設 以文化人 彰顯人文魅力
近年來,集美區在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框架下,推動以“一精神三文化”引領“人文集美”發展戰略,挖掘城市人文內涵,傳承弘揚傳統文化,以文化人彰顯人文魅力。
近年來,集美區通過宣傳教育、文化熏陶、示范引領、實踐養成等方式,在繼承嘉庚精神的基礎上不斷挖掘其時代價值,努力把核心價值觀與嘉庚精神的宣傳教育貫穿到全區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使其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就在今年4月,首屆嘉庚論壇在集美開幕。論壇期間,200多位海內外華僑華人、華商領袖、僑社代表及專家學者共聚一堂,探討如何進一步弘揚嘉庚精神,如何積極拓展僑務資源、激勵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集美作為嘉庚精神的領航基地知名度大增。
除了擦亮嘉庚精神“金色招牌”之外,集美在此基礎上挖掘更多城市內涵,堅持打造具有集美特色的高規格品牌文化活動,也是“文化強區”的重要抓手。海峽兩岸龍舟文化節、集美學村文化藝術節、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廈門(集美)草莓音樂節、集美新城熒光夜跑、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CUBA總決賽等特色鮮明的品牌文化活動,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好評。
5加強黨建工作 打造高端平臺“集美講堂”
過去五年,集美的黨建工作全面加強,執政能力不斷提高。為了提高干部黨性修養,集美區打造領導干部理論學習高端平臺“集美講堂”,這個平臺成了干部學習提升的重要平臺。
此外,集美切實加強區委常委會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全委會作用,堅持重大問題集體討論、民主決策。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堅持“憑德才選干部、靠實績用干部”,共提拔任用科處級干部436名,選派111名干部到項目建設等一線掛職,安排254名干部跨單位輪崗交流。強化基層組織建設,黨建優秀品牌和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取得示范性成果,社區黨建在社區治理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明顯,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和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三年多來,集美區緊緊圍繞“四風”問題新動向,抓住每年元旦春節、五一端午、中秋國慶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明察暗訪,有效治住“節日病”。去年以來,集美連續推出了《阿集小美說“八項規定”》、《阿集小美說“準則”》、《阿集小美說“條例”》系列動漫宣教片,讓嚴肅的黨紀法規鮮活起來,使黨員干部“不抵觸,記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