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同學的賬戶已借32.1萬元
借貸寶頁面截圖
廈門晚報訊(記者 江雨豐)阿東(化名)向陳同學要了身份證等個人信息,說是要在網貸平臺上注冊,陳同學也沒多想,就給了阿東。之后,陳同學也沒多問阿東,直到幾個月后,債主追來問了,陳同學才知道阿東已經在借貸寶平臺上借了30多萬元。陳同學“一夜之間”背上巨債。
【講述】
礙于情面,身份證號、手機號、父母電話都告訴同學
陳同學是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據陳同學的朋友小蘇說,去年,陳同學的舍友阿東謊稱自己的身份證還在辦理中,沒辦法注冊網貸平臺,讓陳同學把個人信息借給他注冊。礙于同學情面,陳同學把身份證號、手機號以及父母的電話等都提供給阿東,讓他在網貸平臺上(分期樂、優分期等)實名注冊。最初,陳同學知道阿東注冊了幾個平臺的賬號,但后來阿東又陸續注冊多個,陳同學都不知情,也不清楚他在這些平臺上借了多少錢。
今年4月和5月,阿東兩次讓陳同學幫忙“刷臉”,因為他要從借貸寶上提現,稱是要用于還其他網貸平臺的借款。這時候,陳同學才知道阿東在借貸寶上實名注冊了。今年暑假開始,因為借款期限到了,陳同學陸續接到借貸寶上“債主”的催債短信,還有各種陌生電話打來。
阿東當時注冊賬號雖然用的是陳同學的個人信息,但網站發送驗證號接收用的手機號是他自己的,而阿東已在4月退學,手機也無法聯系上,所以陳同學也無法登錄賬號查看具體詳情。陳同學只能通過其他使用借貸寶的“寶友”查看賬號簡介,才知道阿東在這個平臺上已經借了30多萬元。據陳同學的一名同班同學說,阿東借這么多錢,是去賭博。
8月24日,陳同學和小蘇一起到泉州,找到阿東的父母,對方答復“要錢沒有,要命一條”。據阿東父母說,其他債主追上門,家里已幫忙還了40多萬元,現在沒錢了。記者幾次撥打阿東及其父母的電話,但都無人接聽。
據輔導員透露,阿東不只用陳同學的個人信息實名注冊網貸平臺借錢,其他同學也有類似遭遇。剛開始,輔導員也不知道這件事,只是知道阿東頻繁逃課,結交社會上的朋友。直到后來,陳同學“被欠巨款”,找到輔導員,輔導員才知道阿東在賭博。
【平臺】
借款人實名,借款要刷臉,但無法監控線下其他操作
據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說,學校里的網貸平臺小廣告很多,校方曾多次清理,但仍無法遏制學生網貸的風潮。
在APP“借貸寶”頁面上,寫著“一分鐘申請一小時審核當天放款”“借錢不需要任何審批,金額、利率、期限都可自定”等字樣。如果借款逾期不還,借貸寶將向借款人收取逾期管理費,還會叫工作人員催款,債主也會叫人來催錢。
據“借貸寶”客服介紹,平臺實行“出借人匿名、借款人實名”的模式,并在提現時,需要輸入個人信息和交易密碼,還要面部認證,如果不是本人操作,是無法完成交易過程的。但如果像陳同學和阿東這樣,在線下有其他操作情況的,平臺并無法監控,也無法負責。客服建議,受害人保留第一手證據,向公安機關報案。
【警方】
借款人清楚貸款行為,因此不認定為詐騙案件
陳同學后來報了警。據警媒熱線回復,陳同學把身份證借給同學貸款,他本人也知道有這個貸款行為,事實上,這相當于他把錢貸出來借給同學,所以不認為這是詐騙案件。
如果阿東不償還,那么陳同學確實需要向債主履行還款責任。至于陳同學的經濟損失,他可依據借款關系起訴到法院。如果是阿東僅讓陳同學提供身份信息,但陳同學不知道有貸款行為,阿東又把錢貸出來,這才構成詐騙。
【律師】
平臺只提供“中介”服務,大學生介入風險極高
福建重宇合眾律師事務所律師郭豐認為,從案情來看,借貸寶提供“中介”服務,出借人和借款人都是完全出自個人意愿交易。案例中的陳同學明知阿東使用自己的個人信息注冊賬號,卻沒有阻攔,出借人基于借款人是陳同學,而出借相關款項,陳同學應當對出借人承擔還款責任。陳同學和阿東之間能否認定借貸關系,還需要看證據。
郭豐提醒,大學生盡量不要在網貸平臺上借款,即使要借,也要謹慎保管自己的賬號,不輕易出借賬號,更要防止被盜號,以免出了問題陷入百口莫辯的僵局。網貸平臺的風險極高,利息遠高于銀行的正常貸款利息,大學生作為成年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要對自己的行為后果承擔責任。
【業內】
沖動又還得上,民間借貸公司愛找大學生
業內人士透露,一般的P2P平臺以理財產品的名義,以一年約12%的利率向投資者融資,再把錢以15%-20%的利率放貸給大學生等群體。大學生由家長做經濟支柱,有償債能力,且容易有沖動行為,所以很多民間借貸公司會找大學生作為放貸對象。一般的P2P平臺負有向投資者還本息的義務,因此承擔整個環節中最為復雜的風控環節。一般而言,P2P平臺向借款人收取相當于本金一定比例的違約保證金,并嚴控放貸對象等。
但借貸寶將風險轉移給沒有能力評估風險的普通大眾。平臺只作為中介平臺,只是坐收管理費用,不托管資金,不承擔風險,所以受害人在維權時就很難找到突破口。
【相關新聞】
聽信“轉賬就賺錢” 結果損失30多萬
今年初,在海滄上班的黃先生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杭州某公司的業務員,向黃先生介紹一些投資重金屬行業可以賺錢的“好門道”。
黃先生說,業務員自稱叫江泳,并讓黃先生下載兩個軟件,只要在上面轉賬,就可以賺錢。江泳還會給黃先生提供一些信息,如原油漲了多少,白銀漲了幾個點等,并不斷拜托黃先生幫自己“沖業績”。因為平時也炒股,并做一些理財項目,黃先生就心動了。
黃先生先后下載了APP“寧波都普特電子商品交易中心”和“湖北匯隆貴金屬”,并用江泳事先開好的賬戶交易。黃先生在第一個平臺轉入了11萬多元,在第二個平臺轉入了近30萬元。可是轉錢后,黃先生不但沒有收到預期紅利,連江泳的電話也打不通了。
后來,黃先生找到了寧波的這家公司,對方說江泳是代理商。公司負責人讓黃先生到上海,三個人一起協商。最后,公司退還6萬元,江泳退還1萬元。黃先生說,之后江泳就將其電話拉黑,再也聯系不上。黃先生說,他在網上搜尋發現了很多類似經歷,都是通過現貨交易平臺交易,最后血本無歸。
接警后,警方進行了解,他們表示,兩個平臺仍在運行,黃先生的情況屬于經濟糾紛,不構成詐騙,屬于個人投資失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