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學翔安校區高中部今年將率先竣工。
廈門晚報訊(文/記者 郭文娟 圖/劉東華)今年,廈門將建成20所中小學,新增2萬個學位;啟動建設22所公辦幼兒園。近日,市委市政府確定12大項共36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其中,與基礎教育有關的項目受到了家長們的關注。
據了解,今年要建成的20所中小學都在島外,要開建的22所公辦園,絕大多數也在島外。這些學校、幼兒園名字是什么、方位在哪?為何要如此布局?昨天,本報記者專訪了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
【今年目標】
預計投入5億多元
新辦校多數在島外
今年廈門將建成20所中小學,新增2萬個學位,同時啟動建設22所公辦幼兒園,年度總投入預計為5億多元。這些幼兒園建成后,預計可新增6500個學位。
據介紹,這些學校、幼兒園絕大多數都分布在島外。其中,科技中學翔安校區規劃建設72個班,今年翔安校區南校區的高中部將率先竣工,有48個班規模;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今年也將建成,該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36個班,初中48個班;集美區中央公園城幼兒園今年也將開工建設,規模為9個班。
從數量上看,在中小學建設方面,最多的是同安區,今年將建成8所;公辦幼兒園則是集美區最多,今年將有7所公辦園開工。
【項目背景】
啟動新三年行動計劃 以緩解學位緊張局面
近年來,廈門人口快速增長,學位需求也隨之不斷上升,面臨著學位緊張的局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一民生問題,市教育局也在去年初就啟動了“新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以緩解義務教育的“入校難”、學前教育的“入園難”等問題。
據此前披露的信息顯示:“新三年行動計劃”包括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預計增加11.4萬個中小學幼兒園學位。值得注意的是,新增學位向島外傾斜,其中80%的新增中小學、84%的新增幼兒園學位在島外。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行動計劃”進展明顯。學前教育階段,廈門每年新增約20所幼兒園,增加大約6000個學位,較好地緩解了“入園難”問題;義務教育階段則正在迎接“二孩”這個新挑戰。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出生的孩子,三年后就要上幼兒園,六年后就要讀一年級了。我們要為未來的六年謀劃新的學位增長,以應對‘二孩’高峰的到來?!?/p>
生源總量持續增長 須加大初高中增量
之前的研究數據顯示,2017年初中階段新生將有跳躍式的增長,也就是今年小學畢業生將大量增加,明后兩年也呈現增加的趨勢。預計到2020年,初中生總量將比2014年初中生總量增長60%,小學一年級新生將比2014年小學一年級新生增長60%。幾年里多出這么多學生,對基礎設施建設是很大的考驗。三年后,這批學生將開始進入高中。因此,現在教育主管部門一方面加大初中的增量,另一方面也加大高中的增量。
目前,正在推進的名校出島大戰略,就是讓一中、雙十、外國語、科技中學等學校到島外建校區,把優質高中的量撐大。未來在招生時,這些優質高中將有可能對一般高中造成“擠壓”。按照戰略構想,教育主管部門可能會做一些結構調整,比如,把部分一般高中騰出來,調整成九年一貫制學校或者初中校,不再做高中教育,以此來緩解初中、小學學位緊張。
【部門說法】
按進度推進新校建設
促進島內外均衡發展
對于家長所關心的這些學校、幼兒園的完整名單,市教育局表示,目前還無法全部公布。主要原因是建設中涉及諸多不確定因素(如選址等),有可能某所學校會因此沒法建成,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所原本沒有被列入今年計劃的學校。
大多數新建學校、幼兒園分布在島外,以促進島內外教育均衡發展。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島內不需要,而是島內本身用地緊張,加上學校建設常常會遇到選址難、落地難等問題。但新學校建設不能等,也不能靠,必須按進度推進。相關部門下了很多功夫來推動,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征求意見讓各區算好自己的賬,把發展、規劃、建設的機制逐步建立起來;島外新城建設主張片區開發“三同”(同規劃、同建設、同使用),這“三同”如果做到位,小區配套將更完善,老百姓的需求也可以滿足。
開展教育課題研究
謀劃未來發展路徑
據了解,2014年,市教育局就牽頭組織開展關于義務教育階段的課題研究,主題為《人口發展趨勢與教育資源布局》,圍繞人口發展趨勢、學位需求情況、學位供給情況、存在問題、對策建議等方面進行,也發現了一些情況。針對這些情況,去年,該課題又向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兩頭延伸。如今,這個課題已經上升為市委課題,目前進入征集意見階段。課題由市教育局牽頭,聯合發改委、財政、規劃、衛計委、公安、統計等相關單位合作。圍繞上述五個方面進行研究梳理后,相關主管部門對學前、義務教育、高中、中職等各方面情況都比較清楚,形成一個完整體系,對未來五年、十年教育發展可以進行提前謀劃,為近期、中期、遠期的發展路徑做好規劃打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