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15年來,一直發出一個堅定的聲音
東南網6月1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呂寒偉 林泓)2017年6月14日,是習近平為廈門提出“四個結合”的“跨島發展”戰略15周年。15年來,“跨島發展”成為廈門發展的核心,奏響“發展最強音”。
15年的堅持和努力,廈門從建設海灣型城市,到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到科學發展新跨越,到“美麗廈門”規劃建設,再到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從骨架到血肉到內涵、氣質、靈魂,都讓全中國、全世界看到,一座城市堅定的信念和步伐。
幸福,正好與此相關
方向
“四個結合”的跨島發展戰略
2002年6月,又一批大學生畢業,拎著行李、裝著書,來到廈門,小林是其中之一。他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家住島外杏林。當時他并不知道,一個重大戰略,正和千千萬萬人的幸福聯系在一起。
6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廈調研。
市政協特邀研究員朱獎懷回憶,當時廈門主要的經濟、商業和工業,全都局限在島內,島內的發展基本飽和,島外的發展卻明顯滯后。
數據顯示,廈門2002年的GDP僅648.33億元,城市建成區僅94平方公里。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擴大經濟發展腹地,成為廈門城市建設發展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
6月14日,習近平同志為廈門提出“四個結合”的“跨島發展”戰略,成為往后15年建設的核心和目標:
堅持本島與拓展海灣相結合,不斷增強中心城市集聚效應;
堅持城市轉型與經濟轉型相結合,切實提升城市競爭力;
堅持農村工業化與城市化相結合,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堅持把凸顯城市特色與保護海灣生態相結合,努力創建“國際花園城市”。
規劃
海灣型城市,畫出一個美好未來
2002年10月,廈門榮膺“國際花園城市”稱號。
一個月后,2002年11月26日、27日,市委九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審議并通過《廈門市加快海灣型城市建設實施綱要》。
此時,大學生小林在島內廈禾路工作,翻開報紙,字里行間跳出兩句詩一樣的語言:一環數片、眾星拱月。這是海灣型城市的總體格局,朗朗上口,成為小林記憶中深刻的詞匯。
按照上述綱要,廈門將力爭到2010年基本建成海灣型城市框架,形成快捷完善的城市干道網、輻射型的對外交通網和現代化的市政服務網,建成海滄城區、馬鑾灣城區、集美城區、杏林灣文教區、同集經濟帶等,東部地區的開發拉開框架,初具規模。
緊接著,廈門行政區劃調整。2003年5月22日,經報國務院批準,廈門行政區從七個改為六個。時任廈門市民政局副局長的黃高裳接受海峽導報記者專訪表示,調整行政區劃是為適應海灣型城市總體建設的需要,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區域經濟的大發展。
2003年7月15日,廈門海灣型城市建設框架標志性工程“海灣大道集美段”動工,在地圖上畫下一個點。
12月26日,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廈門城市總體規劃重新調整,規劃范圍由560平方公里擴至1565平方公里,畫出一片美好未來。
同年2月17日,島內蓮坂舊城開始大規模拆遷。2004年,廈門獲“聯合國人居環境獎”。
起飛
交通先行,從兩橋到四橋一隧
忽如一夜,沐浴海風的廈門舒展身體,長出新骨架。
2005年4月30日,翔安隧道正式開工,是中國大陸第一條大斷面海底隧道。消息一出,全城激奮。一年后,2006年3月15日,杏林大橋動工,12月20日集美大橋動工。廈門朝著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狂飆突進。“等大橋一通,我回家就近了。”那時,工作4年的小林已經租房在島內,對著地圖,他暢想著杏林大橋通車后的美好生活。
一兩年的時間,一座座橋跨過海、跨過島,堪稱“廈門速度”。
2007年3月17日,同安大橋通車,建設時間12個月;2008年7月1日,集美大橋通車,僅用7個月;2008年9月1日,最長的跨海橋梁杏林(公鐵)大橋連同疏港路高架橋通車,30個月;2008年8月31日,BRT一期工程3條線路正式運營,不到12個月。
2008年底,小林結婚了,搬回杏林住。當他開車走上杏林大橋,朋友打趣說,“大橋好像就是為你結婚建的”。
而此時,翔安海底隧道正頭頂汪洋大海,在海底較量,鉆研一個個世界級難題。歷時4年8個月,2010年4月26日,翔安海底隧道正式通車,海底鑲嵌的“永不言棄”浮雕,喊出了廈門力量。
銜接橋隧的島內兩條大道,早已準備好。東西走向12公里的仙岳路,2007年3月10日全線通車;南北貫穿廈門島、14.3公里的成功大道,于2009年9月25日全線通車。
“廈門的建設速度比規劃提早了10年。”廈門規劃專家林蔭新評價,按照上個世紀90年代的規劃,到2020年進出島通道達到26-28個車道,和“四橋一隧”的車道數相當。
新城
“海集同翔”四座新城崛起
在搭建骨架的同時,大廈門強筋骨、豐血肉,產城融合注靈魂。
產業向園區集聚,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2005年6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廈門火炬高新區從1平方公里擴大到13.75平方公里,包括火炬(翔安)產業區、同集園和信息光電園等園區。
2005年7月18日,市委九屆十次全體會議上明確,大力推進工業發展的載體建設,重點推進火炬翔安產業區、軟件園二期、同安工業集中區、海滄泊位等重點區域和項目的開發建設。
話音剛落,8月4日,廈門火炬高新區(翔安)產業區通用廠房隆重開工。同年9月15日,同安工業集中區舉行開工典禮。
一年后,2006年7月22日廈門環東海域綜合整治建設首期工程舉行開工典禮,清淤吹填、道路建設、跨海大橋三大工程同步啟動。
時間鐫刻在2010年:四大新城接連開工。1月9日上午10時許,集美新城百億工程項目下達開工令;2月25日,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島內外一體化建設動員大會暨集美新城奠基儀式在杏林灣畔隆重舉行。
僅隔一個月,3月25日,海滄灣奠基暨啟動項目開工儀式隆重舉行。4月29日,翔安新城奠基,十大配套項目同時啟動。
6月20日,第二屆海峽論壇上傳來好消息,國務院已批準將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2天后,在歡欣的鑼鼓和隆隆的炮聲中,環東海域同安濱海新城正式奠基,十大啟動項目全面開工。
加快提升島內,拓展島外,廈門組團式推進集美、翔安、同安、海滄四大新城的規劃建設,提出“四高”的建設原則——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廈門的城市格局,由島內一個“拳頭”,伸展為全市一個“手掌”,加快島內外一體化,統籌城鄉發展。
同年9月,習近平來廈考察,指示廈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深化各項改革,以更寬的視野擴大對外開放,努力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排頭兵,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
2012年,大學生小林在杏林購房。截至當年,跨島十年,廈門城市建成區由94平方公里增長到280平方公里,其中島外180平方公里,島內100平方公里,島內外功能合理分布,有效地分流島內人口,實現了提升本島與拓展海灣相結合。
蛻變
打開格局,“一島一帶多中心”
天生麗質的廈門氣質溫雅,但也面臨挑戰。
以交通為例,截至2013年10月,全市機動車突破百萬輛,“四橋一隧”日單向出島總量超過20萬輛,比2002年翻5倍,跨島交通和廈門島交通不堪重負,重大交通設施布局急需重組。
如何把廈門的美麗,打造得更豐富、更具內涵?
2013年 5月,廈門市總體規劃(2013-2030)戰略研究工作啟動。次年1月24日,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美麗廈門藍圖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廈門城市的空間格局,以跨島發展戰略為核心,向“一島一帶多中心”展開。“一島”即廈門本島;“一帶”即環灣城市帶,串聯漳州開發區、角美、龍海、海滄、集美、同安、翔安、金門、南安等區域;“多中心”即廈門島市級中心、東部市級中心和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四個區級中心。
2013年11月,廈門地鐵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透露,廈門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陸續開工建設,正式邁向“軌道交通時代”。小林這時才驚喜發現,自己買的房子,離1號線的園博苑站點走路只要十幾分鐘。2014年11月2日廈門第二西通道(海滄隧道)主體工程開工。12月12日,國務院決定設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是該試驗區面積最大的,共43.78平方公里。
路越來越順暢。2015年7月21日,島外兩條道路同時啟動改造,集灌路的主干道將改造成全程無紅綠燈,同集路迎史上最徹底改造,變城市快速路,同樣全程無紅綠燈。
幾年間,集美新城、海滄新城初步形成集聚態勢,環東海域東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馬鑾灣新城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廈漳跨海大橋、龍廈鐵路、廈深鐵路等重大工程建成,軌道交通、翔安機場、“兩環八射”快速路網等交通體系建設快速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步伐加快,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上升至全球第16位。
翱翔
世界看到廈門,廈門跨向國際
2016年9月15日,一夜之間,一場最強臺風,非但沒有吹垮廈門,反而“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有大愛、有品格、有力量的文明廈門”。
同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廈門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市委書記裴金佳作《把握新機遇 再上新臺階為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而努力奮斗》的報告。
報告指出,今后5年廈門將加快推進跨島發展,島外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全面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加快開發環東海域東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馬鑾灣新城,完善集美新城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盡快形成新的發展極。
此后,全市對跨島發展產生更高認識,逐步形成大力推進跨島發展的氛圍。5條地鐵線全部開建,規劃總里程達265公里,“兩環八射”快速路網和新城、產業基地主路網加速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構筑現代化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
截至今年5月份,島外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國道324線(鳳南-角美)改線工程、第二西通道等9個項目,完成投資超原計劃100%以上;同集路提升改造工程預計7月建成實現全線通車;地鐵、新城建設等省重點城建項目進入施工高潮,地鐵1號線已有14列列車到位,并已完成7列調試;環東海域濱海旅游浪漫線道路工程(即馬拉松道)水穩層基本貫通;馬鑾灣片區路網的前期工作已全部啟動。
跨出一座島,廈門跨向國際化。
2016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宣布,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將于2017年9月在廈門舉辦。再早之前的2015年,廈門被國家確定為“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今年2月28日,廈門被國家明確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今年5月22日,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中外媒體吹風會,人民日報記者敏銳捕捉到廈門的“國際化水平”。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裴金佳表示,舉辦金磚會晤進一步提升廈門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也為廈門進一步展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成就提供了一個契機,“我們將把握這次會晤的機會乘勢而上,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
跨島發展15年,回望過去,展望未來,跨島的意義已超越一座島、一座城,跨向了國際舞臺,越來越多世界的目光,將聚焦廈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