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提升以來,龍頭路作為“垃圾不落地”示范街,煥發新貌
【數據】
全面完成53處核心要素修繕保護、保養維護及環境整治,全面摸底勘測島上931棟歷史風貌建筑,大力保護文化遺產。
建成1個綜合展示中心、7個專題展示館、3個遺址展示點、53個文化遺產核心要素展示牌,形成全島標識性、闡釋性、體驗式、智能化的導覽和展示體系。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路然)百年建筑里,一幕幕歷史風貌得以“重現”;街頭巷尾間,琴音繚繞歌聲飛揚……6月10日,在首個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里,鼓浪嶼上的文化遺產展示遍地開花。游客點贊,他們看到鼓浪嶼美麗容顏背后豐富的歷史文化;老居民欣喜,島上環境面貌不斷改善,記憶中的琴島正在回歸。
正如人們所感,過去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鼓浪嶼以申遺為抓手,加快整治提升步伐,鼓浪嶼管委會、思明區政府以及市相關部門齊心協力,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在文化遺產保護、景區環境提升、社區功能修復等方面下功夫,琴島煥發出勃勃生機。
2013年,市委市政府成立專項工作組,盤活島上管理部門和執法力量,全面啟動鼓浪嶼整治提升工作。2014年10月20日,廈鼓旅游航線調整至東渡國際郵輪中心,市民航線與游客航線分離,保證了上島人流在時間、空間上均衡分布,極大地改善了島上的旅游和人居環境。近年來,鼓浪嶼于全市率先開展“垃圾不落地”、“垃圾分類”、“無聲導覽”及“價格信得過景區”等整治提升工作,集結力量拆除不和諧構筑物和違章建筑,整治“第五立面”和核心商業街區建筑外立面,構筑以鼓浪嶼綜合管理中心、市民服務中心、游客服務中心三個平臺為核心的景區資源共享和安全聯動機制,發布規范提升商業業態的制度章程。一系列舉措的制定實施,為市民游客呈現一個干凈、清靜、有序的鼓浪嶼。
一起種植園圃打理庭院,一起為社區建言獻策,以共同締造為引領,鼓浪嶼的社區功能進一步回歸。鼓浪嶼街道便民服務站設立,讓島上居民享受貼心便利的服務;鼓浪嶼醫院復辦,解決了島上看病和買藥的貴與難;鼓浪嶼行政服務中心對外開放,為居民“一站式”辦理相關審批手續;鼓浪嶼公共議事會成立,匯集民智,采納民意;龍頭路街心公園、中華路1號街心公園、筆山公園等公共空間提升工程改造完成……恬適自足的生活、寧謐清雅的環境一如往昔,鼓浪嶼家的氣息從未消失。
鼓浪嶼正在更加完整地展現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保護提升是重中之重,截至2016年10月,53個文化遺產核心要素已全部按照申遺要求完成修繕保護、保養維護、環境整治等工作,歷史風貌建筑也實現全面摸底勘探。同時,遺產監測管理中心、遺產檔案中心已經建成,文化遺產監測預警體系和文保工程檔案庫、數據庫初具規模,《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實施細則》、《廈門市鼓浪嶼建設活動管理辦法》、《廈門市鼓浪嶼文化遺產核心要素保護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范的正式出臺,為鼓浪嶼文化遺產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長效保護。
活化利用是錦上添花,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入駐救世醫院舊址,英國領事館舊址作為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大北電報公司舊址、會審公堂舊址等多處文化遺產也都以博物館的形式獲得“重生”,煥發新的風采。鼓浪嶼的文化氛圍日益濃厚,文化品位不斷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