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明正在翔安隧道收費站旁,對過往車輛進行日常檢查,汗水從臉頰兩側流下
吳秋明在烈日下疏導交通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小斌)堅守隧道口崗點時,他們承受著直撲全身的熱風;深入隧道內處置事故時,他們要面對悶熱難忍的特殊環境……這些難以想象的高溫工作場景,是橋隧大隊翔安隧道中隊警員的工作常態。昨日,記者采訪該中隊民警吳秋明,揭秘烈日高溫下,他們如何迎“烤”而上。
隧道口“上蒸下煮”如蒸籠
翔安隧道兩頭入口處,均設有一個高峰執勤崗點。早晚高峰時段,民警就要輪流在這兩個崗點執勤,開展交通疏導、攔查交通違法車輛等工作。
在隧道口執勤時,要面對怎樣“熱氣騰騰”的景象呢?吳秋明稱,來自隧道內的熱風直撲全身,溫度達35℃以上,再加上烈日暴曬和騰地而起的熱氣,可謂“上蒸下煮”。此外,車輛排出的熱氣也會讓人周邊熱得發燙。三方面因素相互疊加,使得隧道口猶如“大蒸籠”,“在這執勤幾分鐘,就會汗流浹背”。
本月4日晚高峰時段,一輛貨車朝隧道口(進島方向)駛來,正在隧道口執勤的吳秋明發現,該車的前擋風玻璃已碎裂,窗沿上散落著諸多玻璃碴。“如果該車開進隧道,一旦有風吹來,不僅危及司機自身安全也會威脅到其他車輛的安全。”吳秋明遂將該車攔下。經了解,原來,該車前擋風玻璃系被路面彈起的碎石擊碎。吳秋明先對司機進行批評教育并依法作出處罰,然后引導其掉頭離開現場,待維修好后再走隧道進島。
隧道內待一陣就會干嘔
隧道口是“熱氣騰騰”,隧道內則令人“悶熱難忍”。“隧道內空氣流通不暢,充滿刺鼻的汽車尾氣,加上汽車排放出來的熱氣,使隧道內十分悶熱。”吳秋明說。
如果有車輛在隧道內發生事故,當事人對事故責任認定有異議或事故致人傷亡,民警就必須到場處置。從到場開始處置到處置結束,至少要花10分鐘。
上個月底的一天早高峰時段,兩輛轎車在翔安隧道(進島方向)的最右側車道發生碰撞事故,前車司機認為后車追尾,后車司機則表示是前車溜車,雙方一直爭執不下。接警后,吳秋明立即和同事趕往現場。吳秋明通過查看現場,最終確定系前車溜車才引發該事故,并向前車司機做了詳細解釋。據吳秋明回憶,當時他共花了十幾分鐘才處理完該事故,“在隧道內感覺悶熱難忍,警服全部被汗水浸濕,呼吸很費勁,吸進體內的又大都是汽車尾氣,一度出現干嘔等情況”。
揮汗如雨勸導違法司機
民警還需開展日常設卡盤查行動。“我們常在翔安隧道收費站旁設卡盤查,這一帶沒有遮擋物,從太陽升起到太陽下山,這里都被暴曬著。”吳秋明說。
本月初的一天早高峰時段,烈日高照,吳秋明和同事在收費站旁開展設卡盤查行動。當天9點多,一輛白色寶馬轎車朝盤查點駛來,吳秋明示意該車司機停車接受檢查。檢查過程中,吳秋明發現該車已逾期1年多未年檢,遂告知該車司機,需依法扣車。
得知要被扣車的消息,這名司機并不配合,開始軟磨硬泡,整個過程持續了40多分鐘,而吳秋明就在烈日下耐心地向司機解釋了40多分鐘,告知其未年檢車輛存在的社會危害性。最終,該司機才認罰,而吳秋明早已揮汗如雨。
吳秋明說,他每天至少要洗兩次澡,有時趕著出警,只能再穿上還未曬干的警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