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圖為9·8人才項目資本合作館
臺灣專業人才廈門對接會現場
湖里區創新園UONE天地試點推出首批100套人才公寓
火炬高新區產業基礎成為吸引人才的關鍵因素
廈門日報訊(記者 黃懷) 近日,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人才強市戰略的意見》(簡稱人才新政45條),聚焦人才引進聚集、培養開發、評價激勵、流動配置和人才管理等關鍵環節,破除制約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和政策藩籬。記者昨日專訪了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對政策背景、創新內容等進行詳細解讀。
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努力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
問:請您介紹一下出臺人才新政45條的背景和意義。
答:去年,中央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做出重要指示,明確了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主要目標和實現路徑,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導性文件。福建省委于去年9月出臺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我們制定出臺人才新政45條,既是貫徹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也是抓住各級重視人才工作的大好機遇,努力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
廈門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先后推出“雙百計劃”、“海納百川”人才計劃、“人才政策新18條”等人才政策體系。但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其他發達城市相比,廈門人才總量還不夠大,人才結構不夠均衡,頂尖人才匱乏,用人主體自主權和市場資源配置作用落實還不夠到位,人才開發與廈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也不完全適應。特別是當前全市上下正奮力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亟需人才支撐。這就要求我們更加重視人才,以更大力度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此次制定人才新政,市委組織部牽頭開展人才發展環境調研,形成了22份、20余萬字的調研報告,為制定人才新政摸清了底數。新政的實施,將推動廈門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人才管理體制,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人才管理、評價、流動、激勵機制,加快推進人才強市戰略,為全面提升廈門城市國際化水平、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創新人才評價機制 改變以往政府主導的局面
問:人才評價是風向標,請問人才新政45條在人才評價認定機制上有什么創新?
答:新政在人才評價機制上突出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向企業放權,為人才松綁。
評價主體上,改變以往政府主導的局面,讓企業、行業協會、風投機構等成為人才評價的主體,避免評人的不用人、用人的不參評。如推動高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和國有企業自主開展職稱評審,自主發放證書,并與薪酬掛鉤;推進行業協會(學會)等行業組織承接技術技能人才評價改革試點;探索在高層次人才評價中引入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風險投資機構等市場化評價要素,建立市場化評價責任及信譽體系。
評價形式上,靈活采取認定制、推薦制、直接聘任制等多種方式,如對臺灣專才實現認定制,以其薪酬、職務和貢獻作為認定標準;對青年英才采取推薦制,經舉薦委員會推薦的優秀青年人才可直接認定為廈門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對高端衛生人才推薦的團隊骨干成員可通過簡化程序直接考核聘用。同時,對于符合條件的專業人才,還可直接申請確認相應專業最高級別專業技術資格;或者可打破學歷、任職資歷要求,申報高一級專業技術職稱。
評價標準上,不搞一刀切,企業人才突出實績能力,專業技術人才突出同行認可、推廣第三方評價,技能人才突出企業和行業組織自主評價。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全科醫生、一線臨床醫生等崗位特點的績效評價辦法,對臨床一線醫生更加注重臨床實踐能力和解決本專業復雜疑難技術問題的能力。
提高引才聚才力度 一流頂尖團隊可獲1億元資助
問:新政對重點項目引才聚才力度大、含金量足,能否具體介紹一下?
答:人才新政制定比照了各地引才力度,保證了政策的吸引力和先進性。
新政提出將集成電路、智能制造、軟件信息、軌道交通等重點產業、新興業態人才納入“海納百川”政策重點支持范疇,加大重點團隊支持力度,對一流頂尖團隊給予1000萬元至1億元資助。
同時,還加大人才企業落地后跟進扶持力度,對主營業務收入3000萬元以上的“雙百計劃”企業,按其業務收入的1%給予獎勵。建立高層次人才名優產品目錄,并優先列入地產工業品推薦目錄,支持人才創新產品市場推廣。
對于目前全國各大城市正在開展的“優秀畢業生爭奪戰”,新政也提出了頗具吸引力的政策,提出對新引進落戶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畢業生及歸國留學人員,按碩士每人3萬元、博士每人5萬元發放生活補貼。據了解,此項補助標準為全國同類城市中最高。
加大人才培養投入 建設一批技能大師工作室
問:請問人才新政45條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人才新政45條在繼續關注引進人才的基礎上,聚焦發展大局,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如對于高技能人才,提出要建設一批技工培養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經認定后給予最高50萬元建設補助,培養的高技能人才按引進人才標準(技師、高級技師分別給予0.5萬元、1萬元一次性補貼)給予補貼;對新評定的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給予每人30萬元、10萬元獎勵。
對于青年英才,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引進杰出青年人才和培育青年創新創業人才,成績顯著、特別優秀的最高可獲40萬元經費補助和生活津貼。
對于博士后創新人才,給予在站博士后人員每年10萬元、最長2年的生活補助;拓寬國際視野,積極吸收外籍、臺灣優秀青年人才來廈從事博士后研究。
為外籍人才提供便利 加快普通高中國際化試點建設
問:廈門致力建設投資貿易便利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示范城市,可否介紹一下新政在為外籍人才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方面有哪些考慮?
答:新政把創新更加開放的國際人才集聚機制作為重要內容,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如符合條件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可申辦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在自貿片區注冊企業且連續工作滿4年,每年在中國境內實際居住累計不少于6個月的符合條件外籍人才,可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同時,還積極爭取外籍人才及其配偶子女申請有效期5年內的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和工作類居留許可、5年以內多次入出境有效簽證等便利政策。
創業和生活便利方面,支持符合條件的外國留學生在我國高等院校畢業后直接在廈門創新創業。建設國際化生活社區,加快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和普通高中國際化試點建設。在自貿片區建立外國人證件業務“單一窗口”,整合外國人居留許可、工作許可等業務,實現“多證合一、一并辦結”。
同時,支持企業“走出去”“引進來”使用國際人才,積極運用廈門會晤效應,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布局,鼓勵企業、高校或科研院所舉辦高水平國際性的人才交流活動,大力培養和引進一批外向型、復合型人才。支持廈門自貿片區企業、園區(基地)設立海外人才離岸孵化基地,吸引各類專業人才。
幫助人才企業融資 壯大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基金
問:人才創業融資難具有普遍性,請問新政在幫助人才企業融資方面有什么措施?
答:融資難是人才創業初期面臨的普遍性難題,新政提出要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壯大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基金,爭取達到20億元規模。
設立人才創新創業基金和小微企業種子天使基金,帶動社會資本重點投向眾創空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初創期、早中期人才創業企業。
除了項目啟動扶持資金外,還鼓勵融資性擔保機構開展以信用為主的高端人才創業擔保業務,給予高端人才創辦的初創期企業單筆最高1500萬元貸款擔保并給予適當風險補償。支持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按研發經費的10%、最高250萬元標準給予資助,幫助人才企業加快發展步伐。
加強人才安居保障 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提升人才服務水平
問:安居問題成為一個地區吸引人才的重要制約因素,請問,新政在解決人才住房方面提出了哪些措施?
答:打造宜居宜業的人才發展環境是人才改革的重要目標,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加強人才住房保障工作,作為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提升人才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在安居房、保障性商品房等方面已推出不少優惠政策。這次人才新政又進一步提出了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措施:如加大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商品房的建設供給力度,公共租賃住房面向符合條件的各類引進人才以單位集體申請方式配租,不限收入、不限戶籍,并予以租金優惠;保障性商品房可面向符合條件的本市高層次人才單獨批次配售,不受入廈戶籍年限、單身申請年齡的限制。符合條件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可按規定繳存住房公積金,在廈購買具有產權的自住住房,可自繳存住房公積金當月起申請公積金貸款,貸款最高額度可放寬至全市最高限額的四倍。
【亮點】專門舉措 支持社會事業人才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社會事業人才需求日益增長,專門面向社會事業人才有針對性地提出支持舉措是這次新政的突出亮點,廈門在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中,注重面向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的新需求,統籌推進教育、醫療、社工等社會事業人才隊伍建設,也體現了人才隊伍協調發展的理念。
對于教育人才,重點引進省級及以上教學名師、設區市學科帶頭人,給予最高100萬元安家補貼;對新引進外省籍部屬免費優秀應屆師范生,給予20萬元一次性補助;每年選送一批名師參加國內外高層次進修培訓和學術研討。對于醫療人才,給予新引進一流醫學人才和團隊最高100萬元安家補貼、最高600萬元工作補助;每年選送一批專業和管理人才赴國內外知名醫療衛生機構培訓進修、參加國際性學術交流;加大廈門急需的兒科、產科、精神衛生、急診急救、傳染病防治等實用型緊缺專業人才引進,并提供專項崗位補貼。對于社工人才,分別給予入選全國和廈門市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10萬、5萬元獎勵;對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新聘用且就業一年的社會工作者,按助理社會工作師、中級社會工作師、高級社會工作師給予每人0.5萬元、1萬元、2萬元一次性工作補貼。
加強交流 鼓勵聘用臺灣專才
深耕兩岸人才交流合作是廈門人才工作的特色品牌。臺灣人才方面,突出臺灣專才和臺灣青年人才,如鼓勵廈門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學科聘用急需緊缺臺灣專業人才,年薪達到廈門上一年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4倍以上的,按其年薪的25%、最高12萬元標準給予補助;每年邀請1000名從未來過廈門的臺灣青年來廈參訪、學習、實習、就業,給予臺灣學生廈門生源待遇,發放實習見習補貼和每月500元的租房補貼,從境外來廈參加實習見習的臺灣學生還可享2000元一次性交通費補貼。
深化改革 市場化認定自貿人才
深化自貿人才改革是廈門自貿片區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自貿人才方面,突破編制、薪酬、年齡等方面限制,探索以市場化方式認定自貿試驗區高端緊缺人才,支持自貿試驗區試行制定航空維修和互聯網經濟人才評價認定標準,招聘優秀專業人才擔任聘任制公務員和政府雇員。
獵頭公司 “獵”到人才有獎勵
為調動企業和人力資源機構的積極性,鼓勵本市企事業單位采取獵頭方式招聘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給予獵頭公司及用人單位獵頭費用獎勵;對推薦臺灣學生來廈實習見習的人才服務機構,按每人500元給予獎勵;對企業接收取得臺灣碩士以上學歷及廈門認可的高級技師資格的臺灣人才就業,按每人3萬元給予企業補助;對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根據引才成效,給予100萬-1000萬元獎勵。
【鏈接】
人才新政45條
總體思路: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部署為主線,以服務廈門市經濟社會大局為根本遵循。
起草原則:發揮市場作用
注重發揮市場對人才資源的配置作用,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著力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人才管理、評價、流動、激勵機制。
借鑒先進經驗
認真借鑒全國十余個先進省市的最新改革經驗,保證政策的先進性。
補齊發展短板
圍繞產業人才引進、本土人才培養、人才作用發揮、人才安居保障等重點問題,針對性地提出創新舉措。
突出特色亮點
把深化兩岸人才合作和自貿試驗區人才管理改革試驗作為廈門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特色,力求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新政內容:建立科學靈活的人才管理體制;
實施更具競爭力的人才引進培養政策;
創新更加開放的國際人才集聚機制;
深化兩岸人才合作和自貿試驗區人才管理改革試驗;
探索以用人單位為主體的市場化人才評價機制;
健全合理順暢的人才流動機制;
建立以增強知識價值為導向的人才激勵機制;
強化人才開發財政金融扶持;
營造宜居宜業的人才發展環境;
完善堅強有力的人才優先發展保障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