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航標處的工作人員檢查航標狀態
巡檢船上的日常例會
“海巡1630”輪肩負著重要的保障任務
廈門日報訊(記者 徐景明) 盛夏時節,強烈的陽光照在海面上,近40攝氏度的高溫蒸騰起水汽,讓人十分不適。張友靈穿著厚重的長袖連體工作服,尤其是那件厚泡沫塑料填充的救生馬甲,讓他不到一分鐘就汗流浹背。
他此時工作的位置,在一個隨著波浪不停擺動的航標上。張友靈和同事保持著平衡,頂著烈日,專心致志地工作著。
打開助航信息發布系統,屏幕上一個個發光的小點,連成一條條線,這就是航標發出的信號,其所標示的就是海面上的航道。船舶,在航標的護衛下,安全地日夜進出廈門港。
1981年正式設置廈門航標處時,該處管轄五六十座航標,隨著航運業的快速發展,航標數量也不斷猛增,達到目前的1000多座?!拔姨幍娜?、標比約為1:10,人均任務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廈門航標處副處長林璟芳說。
廈門會晤即將到來,廈門航標處全體職工趕在7月底,提前完成年度航標保養任務,同時,在約50座航標燈樁上,統一安裝基于北斗導航系統的遙控遙測終端,使衛星定位更自主、更有效、抗干擾能力更強。這些措施,不僅服務廈門國際航運中心,也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自貿試驗區建設貢獻力量。
強化技術研發 打造“最強大腦”
航標是海上航行的“安全守護神”。現在,廈門航標處將黨建品牌“邵進興創新工作室”作為科技研發平臺,匯集各個部門的專業技術骨干28人,其中有2名教授級高工、10名高級工程師,積極努力推動行業向信息化、智能化升級。
為進一步提高航標定位精度,廈門航標處在今年年初對無線電差分基準站進行雙模改造,目前已完工,使差分基準站可提供GPS+北斗兩套衛星定位系統數據,大幅提升船舶航行安全。
此外,該處自主研發開發建設的信息指揮中心,堪稱“最強大腦”,該平臺將設備與數據進行高度整合,實現智能化數據共享、移動應用;航標巡檢工作“五位一體”機制(即集“現場巡檢、遙測遙控、日巡、夜巡、視頻監控”于一體的航標管理創新工作模式),其中,遙測遙控和視頻監控的實現,就是依靠這一管理平臺。
“航標信息服務已成為新科技、新能源、新光源、新通信、新材料等前沿技術集中應用的領域?!鄙圻M興說,“正是依靠科技創新,廈門航標處才能最大化發揮人員效率,使航標管轄量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實現年度航標的可用性達到99.8%?!?/p>
24小時枕戈待旦 確保航行安全
蔡龍安是廈門航標處“海巡16301”輪的船長,他從2002年到該船工作,一干就是15年。“海巡16301”輪是一艘巡檢船,除了長時間在海上巡邏檢查,如果航標發生故障,就要緊急出動維修。因此,任務時間覆蓋白天黑夜。
從湄洲灣到詔安,“海巡16301”輪日夜執行任務。“一年有200多天都在海上,基本三四個月才回一次家,從來沒有節假日?!苯衲?7歲的蔡龍安說。日常的巡檢維修工作不僅壓力巨大、而且危險重重。尤其是在冬季,季風大、海流急,航標緊急維修難度極大,但為了轄區通航安全,廈門航標處的工作人員毫無怨言,24小時枕戈待旦。
在“海巡16301”輪旁,有一艘更大的“海巡1630”輪,這是千噸級中型航標作業船,正在等待出海作業,船上放置著一個高約3米、重達8噸的備用航標,以便隨時替換有故障的航標。據悉,“海巡1630”輪是廈門航標處現有的負責福建中南部海域集航標拋設、起吊維護、應急搶修等功能的唯一航標綜合作業船,肩負著重要任務。
廈門航標處介紹,“十三五”期間,該處將繼續強化力量,在已有兩艘海巡船的基礎上,再增加一艘新船,并在劉五店等港區設基地,強化航行安全和海洋工程保障。
【相關】
“牛糞礁”固定航標建成投用
前不久,在廈門港東渡航道分岔口水域,一處名為“牛糞礁”的礁石安裝了全新的永久性固定航標。去年“莫蘭蒂”臺風過后,“牛糞礁”的航標被毀,廈門航標處緊急用臨時浮標替代、發布航行警示,并同時啟動固定航標的設計施工。
“‘牛糞礁’的礁盤比較大,但全部處于水下,目不可視,港內高潮時,一些小船可以通航,但低潮時就存在風險。因此,建設永久性固定航標十分有必要。”廈門航標處航標管理科長潘佐明說。
今年2月,“牛糞礁”固定航標施工正式啟動,其難度相當大。由于礁盤在水下,基座的建設需要進行小范圍圍堰、抽干海水,再進行打樁施工。廈門港內的潮水是“半日潮”,也就是一天內有兩次高、低潮,施工只能趁著低潮位的時候“見縫插針”。
經過長達半年的施工,該航標近日建成。廈門航標處介紹,該航標使用航空鋁合金建造,更加堅固耐用。
近期,廈門航標處還將發布業界第一本航標助航指南《海峽西側水域航標助航指南》。航標處運保中心負責人郭志富介紹,這本《指南》將普及航標使用知識,強化航行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