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城市的廈門,穿透浩瀚的海面,把自己前行的目標,牢牢地鎖定在“海洋強市”上——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集聚區、閩臺海洋產業對接先行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城市海洋產業對接先行區。未來5年,這座城市的發展藍圖日漸清晰。“全力培育發展海洋生物產業、郵輪游艇業、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業、海水淡化產業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港口物流業、濱海旅游業、海洋高技術服務業、海洋文化創意產業等海洋現代服務業”“以著力發展傳統產業為基礎,以培育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以大力發展海洋現代服務業為重點,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沿集聚化、園區化、融合化、生態化的路徑,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等,已經寫入相關部門的工作日程。 廈門市思明區大學路旁的一個國家級的科研院所內,人們的腳步總是顯得格外匆忙。國家的“海洋強國”和廈門的“海洋強市”雙重目標,給這里每一個工作人員的肩上,都添加了沉甸甸的責任感。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三所”)在全市乃至全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留下了日益清晰的足跡。 主動融入為海洋經濟頂層設計提供技術支撐 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并不是空中樓閣,支撐它的是紛繁復雜的基礎性工作。這些年,“藍色糧倉”“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項目指南”“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管理與服務研究”等的編制,海洋三所全都參與其中。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研究”“海洋產業基地創新能力提升與聯動機制研究”“海洋科技工作深化改革有關任務研究”等,同樣是這些年海洋三所的重要研究課題。 海洋三所不少工作室里,都擺放著密密匝匝的書冊——工作人員解釋,這里并不是“圖書館”。《福建省海洋藥源產業技術路線圖》、《廈門市科技興海規劃》、《廈門市海洋藥源產業技術路線圖》、《廈門火炬高新區海洋與生命科學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和建設方案》、《廈門市海洋產業人才發展規劃》、《廈門市海洋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廈門市海洋產業發展及空間布局專項規劃》、《開發性金融支持廈門市海洋經濟發展融資規劃》……這些規劃和方案,涉及面廣,然而,“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卻是其共有的關鍵詞。 國家和地方海洋經濟政策研究,海洋三所總是沖在第一線。正是由于他們提供的技術支撐,廈門乃至中國海洋經濟的頂層設計才愈發穩固地搭建起來。 |
相關閱讀:
- [ 07-31]廈門自貿片區將增重點平臺 為企業提供發展空間
- [ 07-27]廈門北站進站層落客平臺改造 行車區禁停車
- [ 07-23]廈門有望建設深海生物基地 打造國家級深海生物資源共享服務平臺
- [ 07-19]廈門食品生產經營者自律備案平臺基本完成整合
- [ 07-14]廈門成為全國網約車平臺獲批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 [ 07-11]廈門市有了全國首個自建網約車監管平臺
- [ 07-07]異地轉移接續平臺全面投用 跨市轉移公積金登錄即可辦理
- [ 07-07]看病可用微信支付寶繳費 中山醫院財務結算平臺上線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