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記者 白麗)立秋過后的廈門,仍然烈日當空。很多人出門一趟,不是大汗淋漓,就是頭暈腦漲快要中暑。回到房間,又立馬用冰食冷飲急速降溫,搞得身體很不舒服。
本期,我們請幾位中醫師來聊聊這炎熱天氣為何不能太“貪涼”,以及如何做好暑天養生。
吃的越涼越易中暑 陽氣損耗秋冬易病
連日高溫,加上廈門四面臨海和下雨,感覺既熱又悶濕。在這樣的天氣里,許多人習慣靠寒涼食物來消暑解熱,各種冰品、冷飲等成了快銷產品。
廈門瑞來春中醫主治醫師楊紀明提醒,一味“貪涼”,會致寒氣入體,累積疾病。
他說,冰品、冷飲會讓胃腸溫度降低,影響胃酸分泌和消化酶的作用,導致消化能力下降,不利于補充水分和營養,易引發腹瀉、胃腸炎等病癥。
另一方面,許多生冷的食物本性偏寒,比如西瓜、海鮮等,對人體陽氣耗損大,容易導致秋冬季節得病。
支招:少吃生冷、冰凍的食物。楊紀明提醒,剛從冰箱拿出來的水果,要放一會再吃;飲品最好喝溫涼的白開水;喝一些以粗糧為原料的米湯,有潤肺的作用。而且,粗糧中含有的B族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能彌補出汗帶來的損失;用冰凍冷飲解暑,可換成菊花茶、檸檬水、綠豆湯等;即使吃冰品,也要慢一點,以減少對腸胃過度的刺激;如果平時經常胃脹、胃痛,更要少吃寒涼的東西。
楊紀明說,人們靠喝冷飲解暑,其實吃的越涼越容易中暑。因為人體局部的溫度短期降低,會讓人體一下子無法適應,消化系統受到影響,繼而影響到各系統功能的正常運行。
別等渴了再喝水 瓜果湯汁都解暑
悶熱潮濕的天氣,容易中暑傷濕。
中醫師黃靖右認為,暑熱傷濕、大汗淋漓,會導致體內水液運化失常,而形成濕濁阻礙氣機與清陽;或勞倦過度,水谷停滯,致胃氣上逆,出現頭重、胸悶、惡心、嘔吐、腹瀉的癥狀。
支招:黃靖右說,防中暑,首先應注意補充水分。天熱,人體水分揮發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時身體已是缺水狀態。
天熱濕氣重,人們一般都喜歡吃清淡味鮮而不油膩的食物,而青菜既有這種特點,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元素。因此,應盡量多吃各種豆類、瓜類、青菜等。
多喝湯。既能及時補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如綠豆粥、金銀花粥、薄荷粥、蓮子粥、荷葉粥、蓮藕粥等。
瓜果汁多味甜,不僅生津止渴,也能清熱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涼,是清暑解渴的瓜類之首,但體質偏寒之人應注意少食,盡量不食冷藏過的西瓜。另外,香瓜、黃瓜洗凈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飲用,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
辛辣食物可祛濕 適當調味“熱養生”
中醫師黃辰梅稱,適當吃點辛辣有助于祛濕散熱。她說,古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里就提到,“辛主發散”,即辛辣食物有助于將體內的濕熱消散。
現代科學研究也表明,辣味食物能讓人體各部位血管擴張,這樣一來身體就會散熱。對于濕氣重的廈門來說,伏天吃辣還能給身體“除濕”。
支招:在烹制菜品時,適當加入蔥、蒜、辣椒、芥末等溫性香辛料,不僅能增香提味,還可以殺菌解毒,調理腸胃。
辣椒 富含生物活性物質辣椒素,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可開胃、消食、保護心臟及血管。
姜俗語說“冬吃蘿卜夏吃姜”,生姜味辛性溫,散寒解表,尤其適合體質偏寒的人食用。炒菜時加點生姜,可溫胃祛寒;與大棗、紅糖等搭配可代茶飲,暖身補血;吃海鮮時佐食,能殺菌驅寒。
大蒜 大蒜素能促進人體對維生素B1的吸收,具有殺菌、降血脂、抗癌等功能。因大蒜素遇熱也會失效,因此盡量生吃,切碎后放置10多分鐘再食。
洋蔥洋蔥的辣味成分是有機硫化物,具有抗菌、抗癌、抗炎癥的作用,同時可清除體內自由基,具有抗氧化功效。最好的吃法是生食或短時間清炒。
芥末芥末中黑芥子素和白芥子素水解后會生成揮發性的辣味物質——異硫氰酸烯丙酯,這種活性物質有助防癌。可放入餃子醋、醬油里食用,或者涼拌菜用。
【特別推薦】
清熱滋陰的龜苓膏
龜苓膏具有清熱祛濕、潤腸通便、滋陰補腎等功效,能夠對付因天氣炎熱造成的心煩口燥、咽喉痛、小便短澀等。皮膚上長瘡、癤、痱子的人吃它,也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但由于龜苓膏偏寒性,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較稀的人不宜吃,孕婦也不宜。
生津提神的酸梅湯
酸梅湯不僅生津止渴,還有很好的除煩安神作用。酸梅湯中的有機酸含量非常豐富,能有效抑制乳酸,起到很好的提神安神作用,讓肌肉和血管組織恢復活力。
同時,酸梅湯的酸性物質可促進唾液與胃液的分泌,起到開胃、增加食欲的效果。
另外,酸梅湯雖然味道酸,但它屬于堿性食物。肉類等酸性食物吃多了,喝點酸梅湯更有助于體內血液酸堿值趨于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