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成石墨烯公司實驗室工作場景。(廈門火炬高新區供圖)
?
瀚天天成工作人員身著無塵服,在千級潔凈間內操作碳化硅外延晶片生產設備。(記者 林露虹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露虹)今年上半年,廈門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478.6億元,比上年末提高8.4%,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67.8%;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約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5%。穩中有進的上揚指標表明,廈門市經濟新動能正在迅速積聚,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經濟新常態下,廈門踐行創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產業鏈和價值鏈中高端邁出堅實步伐,新動能轉換成效明顯,城市發展新優勢進一步提升。
量增到質變 新興產業崛起
翻看廈門近一年的產經新聞,您會發現集成電路是一個高頻詞:芯光潤澤第三代半導體SIC(碳化硅)功率模塊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開工;聯芯集成電路制造(廈門)有限公司順利導入28納米制程并量產,成為大陸技術水平最先進、產品良率最高的12英寸晶圓廠;全球商用光罩巨頭——美國豐創股份在廈設立光罩企業;排名全球第八、中國前三的封測企業巨頭——通富微電子集成電路項目落戶廈門……
小芯片撬動大市場,擁有“工業糧食”之稱的集成電路正成為廈門重點培育的新支柱產業。近年來,廈門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一“牛鼻子”,出臺配套政策為集成電路企業“松綁”,積極搭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載體,并發揮毗鄰臺灣的區位優勢,致力于兩岸集成電路產業的融合發展。如今,以聯芯、清華紫光、三安等龍頭企業為引領,優迅高速芯片、瀚天天成等一批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創新案例正在聚沙成塔,越來越多的產品跳動起“廈門芯”。
從“量增”到“質變”,抒寫新產業新篇章的不只是集成電路,新材料產業同樣亮點頻現。
今年6月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上,德爾石墨烯研究院落地廈門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專業孵化器。德爾石墨烯研究院由德爾未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聯合北京大學、蘇州大學、廈門大學、中科院相關專業的院士、專家共同成立,未來,這些石墨烯領域的“最強大腦”,將助力解決石墨烯企業關鍵瓶頸技術問題。
石墨烯被喻作“新材料之王”,廈門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有意識地布局石墨烯產業,這里擁有國內最早專業從事石墨烯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凱納,國內最早盈利的企業烯成也在廈門發展壯大,而代表石墨烯領域世界最高水平的諾貝爾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是廈門大學石墨烯工程與技術研究院的特聘教授。
石墨烯產業是廈門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的一個縮影。以創新為引領,廈門大力增強集成創新能力,提升新材料產業的研發能力和技術能級,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鎢鉬產業鏈和國內唯一的鎢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掌握鎢深加工原創核心技術,全世界原鎢用量1/4來自廈門鎢業;廈順鋁箔是全球最大的雙零鋁箔廠家之一、國內最大的薄鋁箔生產出口商;三達膜公司是中國過濾純化領軍企業。
聚力創新,瞄準高端。以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為代表,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不斷涌現,為廈門經濟增長積蓄新動能。
老樹發新枝 傳統產業升級
傳統產業憑著對創新的專注推動“老樹發新枝”,亦是廈門推進產業轉型途中的動人風景。
走進恩仕集團注塑制造車間,只見一臺臺自動化機器人靈活地來回伸展手臂,輕松而精準地為智能馬桶完成注塑工作。“原先每條生產線需要20人,自從投用全電動精密注塑機以來,現在只需1人操作機器,生產效率提高了10倍。”恩仕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公司將年銷售收入的10%投入研發,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的不斷推進,產品良品率從95%提升至99%。
以“兩化融合”為主線,站上智能制造的風口,支撐轉型的內生動力正在形成。去年,廈門出臺實施《科技創新二十五條》,引導企業引進、開發和應用新技術、新模式,并實施企業科技創新提速工程,重點支持科技龍頭企業研發創新,2016年,共兌現研發補助2.6億元,引導社會研發投入34億元。
傳統企業的轉型路徑還包括推動制造企業向服務業拓展。科華恒盛,中國最大的高端電源制造商與提供商,面對單一生產型制造發展的“天花板”,近年來依托自身國家技術中心平臺優勢,成功實現從傳統產品銷售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增強了競爭優勢和盈利水平。2016年,科華恒盛實現服務收入突破1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10%。
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驅動”,讓傳統企業迸發出強勁活力:林德叉車推出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藍斯通信總集成總承包服務的收入分別達到主營業務收入的40%和50%以上,松霖衛浴科技的“創新設計服務”獲得用戶點贊、金牌廚柜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進一步鑄就其品牌影響力和差異化優勢;家政、租車等傳統行業運用“互聯網+”有效促進轉型升級,今年1-5月,好慷家政、神州租車營收較上年同期均有大幅度增長。
近年來,廈門積極順應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新趨勢,2016年起實施服務型制造三年行動計劃,以“產品+服務”為重點,以公共服務平臺為支撐,引導優勢生產性服務業圍繞制造業開展創新服務,加快推動制造企業向服務業拓展,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亮彩數字】
近五年廈門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62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了1225家,占全省48.32%。
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1.88%,近五年增長了近30個百分點。
2016年,廈門市集成電路企業達150家,規模以上集成電路企業產值超百億元,產值規模位居全國前六,基本形成涵蓋IC設計、芯片制造、封測、材料及應用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2017年上半年,廈門火炬高新區實現集成電路產值超64億元,同比增長26%,預計全年完成產值140億元。
廈門形成了以鎢材料、鋁箔、稀土材料、磁性材料、半導體材料、高分子及功能橡膠、光電信息材料等多品種為主導的新材料產業集群,2016年,廈門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超過500億元。
2016年,廈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突破千億元大關。今年1-5月,廈門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收114.9億元,實現營業利潤18.6億元,分別增長14.2%和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