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民情 > 正文

守好城市記憶 全民參與文物保護已成廈門特色

2017-09-05 17:40:24戴懿?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柳綠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江夏堂

思明區文物保護志愿者聯盟多次開展活動。思明文體局供圖

【聲音】

文物保護志愿者王鄭雄夫婦:

保護文物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我們很愿意做這樣有益的事情。

市民陳莞蓉:

“非遺”應該一代代傳承下去。我們很愿意讓孩子去了解、學習,成為傳承的新一代。

  

青少年參觀廈門“破獄斗爭”舊址。 郭航攝

廈門晚報訊(記者 戴懿)600多年的明代古城墻,靜臥在思明老城中,這是廈門建城歷史上遺存至今的文物;位于鷺江道的大清一等郵局,受理了中國第一單郵政業務,并蓋下第一個官方郵政日戳;青山埋忠骨,在金榜山麓,有著民族英雄陳化成的墓……中心城區的一個個文物點,串起了廈門數百年的發展歷史。保護這些文物,就是留住城市的“根”。

在健全保護機制、激發全社會參與文物保護方面,廈門走在全國前列。從政府到部門,社區到群眾,他們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爭做文物守護的踐行者、傳播者和引領者。

保護為主

構建文物保護體系,讓工作進入常態化制度化

廈大師生是令人羨慕的。在他們辦公、學習的地方,有群賢樓群、芙蓉樓群和建南樓群等15棟“國保建筑”。目前,思明區共有不可移動文物324處,其中全國、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25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199處。

秉承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方針,思明區構建了一套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專家指導、全民參與的文物保護體系,讓文物保護工作進入常態化、制度化。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胡里山炮臺正在醞釀推進海防炮臺數字博物館建設,逐步打造胡里山炮臺古遺址人性化、國際化、標準化和數字化的發展路線,傳承歷史文化,守護好廈門人的歷史記憶。此前,景區內城墻、官廳、戰壕等相關文物本體已得到修繕,歷史記憶和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得到了保護。

合理利用

宗祠內設立家風家訓館,展現和傳播精神遺產

推開思明區錢爐灰埕巷2號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清代的典型宗祠建筑。飛檐氣勢恢宏、藻井層層斗拱疊架。這便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江夏堂,由中國最后一位“武狀元”黃培松在清宣統二年(1910年)奉旨建造,被譽為“廈門最具藝術價值的老建筑之一”。

江夏堂于2011年底完成了保護修繕,成為政府和民間共同出資完成文物修繕的新樣本。合理利用讓文物“說話”,是文物保護的方針。在區、街以及黃氏宗親的共同努力下,江夏堂還掛牌“思明區家庭建設教育基地”和“江夏堂家風家訓館”。流傳上千年的黃氏家風家訓,是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在展館里,它以更加直觀的形式進行了展現與傳播。

思明老城的魅力,在于街巷中轉角便能遇到的遺跡和名人故居。近年來,思明區規劃了多條街巷游線路,本地居民、學生當起講解員,不僅讓市民更加了解本土文化,也通過旅游帶動了歷史文化的傳播。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思明區開啟了紅色文化工程的新篇章。通過制作安裝一批石碑、石牌,組織紅色經典街巷游、發布紅色文化地圖,創作《破獄斗爭》動漫宣傳片等一系列舉措,讓紅色資源“活”起來。

全民參與

開放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點,讓社會各界認領保護

去年10月,在紀念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5周年之際,思明區啟動了“尋根廈門記憶·守護思明文物”系列活動,將全區199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點開放,讓社會認領保護。其中184處已被社會熱心企業、家庭、組織和愛心市民認領保護。參與的熱心人士還成立了全市首支文物保護志愿者隊伍——思明區文物保護志愿者聯盟。如今,隊伍已有250多人。全民參與已成為廈門文物守護的一大特色。

李旭鳴家庭認領了“鴻山織雨”石刻和清代廈門詩人黃彬題寫的“云漢為章”石刻。發現藤蔓將石刻隱藏覆蓋后,他及時反饋給思明區文體局,后者聯系人員修繕時,他也到場幫忙,讓石刻得以重見天日。

今年6月,思明區還發起了文物業主單位保護聯盟行動倡議,得到了52個文物業主單位的積極響應和加盟。下一步,思明區將繼續推動這一行動,同時積極籌備文物志愿者講解團,讓更多人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參與文物保護。

非遺傳承

工作由靜態轉為動態

活動辦進社區和校園

在廈門市鵬翔答嘴鼓講古藝術傳習中心里,剛剛完成培訓的小學員張晨揚和羅黃睿將答嘴鼓《夫人屬馬》表演得惟妙惟肖,表情、動作、咬字都十分到位,精彩程度堪比成年人。在思明區何厝社區的宋江陣習俗傳習所,孩子們耍起刀槍棍棒,也是有模有樣。在開元南樂社,成員的年齡從8歲到80歲不等,還有科班出身的中青年南樂藝術家。廈門南樂研究會副會長張國雄說:“我們很注重傳承,將畢生所學傳給下一代,技藝才不會丟失。”

為加大宣傳、保護和傳承力度,思明區文化館積極將保護工作由靜態轉為動態,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融入居民生活和文化活動,并走進中小學校園。

據悉,思明區逐步建立了傳承保護體系,構建了國家、省、市、區各級非遺名錄和非遺傳承人體系。下一步,思明區還將舉辦各類閩南文化展示展覽及非遺項目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舉辦青少年講古大賽,組織編著出版閩南文化書籍等。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