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21日(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 周思明 通訊員 藍雅婷 陳蕾)“雖然是簡簡單單的家宴,沒有大擺宴席、大放鞭炮的熱鬧場面,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同樣開心、喜慶!”聊起前些日子給大孫子辦的滿月酒,廈門海滄區鐘山社區的居民蔡印金滿是感慨。 曾幾何時,村里紅白喜事操辦中愈演愈烈的攀比、鋪張浪費之風讓村民傷透了腦筋,“以前一場宴席下來,少則三五萬元,多則二三十萬元,經濟開支巨大,不少人借錢也要撐面子”。如今,就像蔡印金家相比以往顯得有些“清凈”的滿月酒一樣,一股民俗清風正吹拂進海滄基層社區的家家戶戶。 這樣的基層新風尚,得益于廈門市海滄區今年初以來在基層村居開展的移風易俗專項整治活動。海滄區以建設“清風村居”為契機,聚焦婚喪喜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盲目攀比等陳規陋習,把基層群眾的人情負擔減下來,把基層民俗的新風尚樹起來!“倡導移風易俗新風尚,少了爭面子、搞攀比的人情往來,多了一份家的溫馨,是切切實實為老百姓辦實事。”蔡印金對此高度認可。 把人情負擔“減下來” “以前我們東嶼社區如果有白事,一般要請十對以上的鼓樂隊,有時候互相攀比之下,花到十幾萬元都有的,現在由社區老人協會治喪小組統一規劃,鼓樂隊縮減到四隊,減輕了群眾的經濟負擔。”聊到移風易俗工作給村民“減負”,海滄區嵩嶼街道東嶼社區紀委書記鄭道德感觸頗深。 在海滄區各村居,這樣的“減負”已成為常態。嵩嶼街道貞庵村的村干部楊惠云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僅婚喪嫁娶、過節日、進新房等各種人情開支,一年都得花上小則幾千、大到幾萬元,現在好了,沒了大操大辦,既減輕了經濟負擔,還能騰出干勁來發展點事業!” 在海滄街道漸美村,不僅少了“人情負擔”,還多了瑯瑯讀書聲。漸美村里的大禮堂常年被作為村民婚慶喜事的場地,每逢熱鬧節日,更是少不了大吃大喝、喧鬧擾民。在漸美村兩委和老人協會的支持下,從今年9月份開始,這里成為專門面向漸美村村民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龍舟池書院,每逢下午四點,禮堂里便傳來瑯瑯讀書聲,成為漸美村的一大特色,村民們一提到書院就贊不絕口:“子女放學無處去,無人看管讓不少家長頭疼,現在孩子們放學后就有了安心的好去處,這是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咧!” |
相關閱讀:
- [ 05-01]廈門也有“朱子家宴” 朱子故里特色菜花樣繁多
- [ 12-01]正和島擬在廈投資160億元 新年家宴也將在廈舉行
- [ 04-09]私人家宴在廈悄然流行 “大廚上門”定制服務興起
- [ 02-11]春節回家團圓家宴 長壽花玉米油吃出家的味道
- [ 08-12]文怡— 中秋家宴兩三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