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圍營造】 借助灑水車和垃圾車宣傳 督導員挨家挨戶指導分類 “后埔社區垃圾分類開始啦,紅色是有害垃圾……”在宣傳的初始階段,后埔社區用錄音機錄下閩南話和普通話,借助灑水車和垃圾車在恰當的時間進行不擾民宣傳。讓居民在垃圾分類工作鋪開前,就了解垃圾分類怎么做。 在轄區良好的垃圾分類氛圍下,后埔社區居民許釗瑞結合自己擅長的技能,在垃圾分類桶上安裝一個支撐的架子,前去丟垃圾的居民只要拉一下架子手柄或是踩一下支架,垃圾桶就打開了。 除了改造垃圾分類桶,許釗瑞還為小區的球場自制架子,方便運動的居民掛衣服、掛包包。面對大家的稱贊,他說:“作為一名廈門市民,我做了我應該做的事。” 在后埔社區,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前期,垃圾分類督導員挨家挨戶到居民家中指導垃圾分類,還有督導員自掏腰包買小獎品鼓勵居民。房東們也都成了垃圾分類志愿者,社區組織房東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培訓,由房東向租戶進行宣傳并督導垃圾分類。 【齊心協力】 準媽媽走遍每個角落設分類點 臺胞拍分類視頻分享經驗 陳玲是怡景社區負責垃圾分類工作的工作人員,當初為了給垃圾分類點選址,剛懷孕三四個月的她跟物業工作人員走遍社區的每個角落。陳玲說,有些小區不大,空間充裕的,走一遍就能把點定下了。而像芙蓉苑三期和六期就很費周折,要走好幾遍才行。 芙蓉苑六期總共50多個梯,陳玲來回走了不下六七趟,找到適合的點后向居民公示。“從原本的30多個垃圾投放點變成13個垃圾分類點,需要爭得居民同意。”陳玲說,有個公示點居民反映離游樂園太近,聽取居民意見后,重新選址。 看到街道社區如此盡心盡力做好垃圾分類,居住在芙蓉苑一期的臺胞簡朝卿,也主動加入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來廈門定居二十年的他,很熱心小區環境提升,被小區居民親切地稱為“簡叔”。他會自掏腰包給小區做綠化,為小區花草灌溉;自己支付整個小區的監控安裝費,為了更好督導垃圾分類;參與垃圾分類宣傳和二次分揀;在垃圾桶邊上安裝水龍頭、放香皂,方便居民、志愿者…… 社區推廣垃圾分類,他也給了不少建議,經常將垃圾分類的小訣竅、經驗發到業主群跟大家分享。今年國慶節,他回臺灣后又去新加坡,一路關注垃圾分類,還拍下視頻帶回來分享。 【初顯成效】 自管小組成員宣導垃圾分類 無物業小區投放也能夠做好 昨天下午5點,湖里街道東榮社區居民林愛珠、張秀娟、莊愛娜等聽說垃圾分類袋到了,馬上放下手里的事情去幫忙分發袋子,一直到晚上7點半才回家。 她們都是社區垃圾分類志愿者,也是東榮社區自管小組互助隊的成員。因為是無物業小區,曾經的東榮社區衛生不好、環境不好、治安也不好。2014年,居民自發成立了自管小組,治安巡邏、衛生整治、鄰里互助。 目前,社區自管小組有100多名志愿者,全都加入垃圾分類志愿宣傳、督導。垃圾分類袋由自管小組長分給每一梯的樓長,樓長再挨家挨戶分到每個居民家中。社區有不少孤寡老人,這些志愿者們還經常幫老人提垃圾到分類點。 最初,一些老人不理解為什么要用分發的垃圾袋來分類,不舍得拿全新的袋子來做垃圾分類,覺得自己買菜帶回來的袋子裝垃圾就可以了。志愿者們耐心解釋:“這是可降解的袋子,買東西的袋子可以裝其他垃圾,廚余垃圾一定要用我們這個可降解袋子裝。”張秀娟還跟居民開玩笑說:“這是可降解的袋子,你不用,時間久了也會‘降解’掉哦。” 正因為垃圾分類氛圍好、居民積極配合,一個無物業小區才能做到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達85%。 |
相關閱讀:
- [ 11-29]垃圾分類廈門實踐全解碼 2019年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 [ 11-27]同安區舉行垃圾分類宣導活動 推動綠色環保意識深入基層
- [ 11-22]湖里區湖里街道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垃圾分類四環節
- [ 11-21]翔安推廣島外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的“內厝模式”
- [ 11-21]集美街道寓教于樂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