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9日訊(海峽 導報記者 吳林增/文沈威/圖)施行垃圾分類減量,是廈門提升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打造高顏值的生態花園城市的具體行動。今年的兩會上,垃圾分類是焦點話題之一。 眼下,廈門垃圾分類成效顯著,尤其是島內,垃圾分類全面鋪開,不少小區的顏值持續提升。但是,垃圾分類過程中依舊存在先分后混、混裝混運等行為。 如何將分類進行到底?市政協有關提案建議將垃圾分類減量落到實處,必須解決分類“最后一米”。 1問題垃圾分好,卻又混裝混運 2017年是廈門垃圾分類工作持續高效推進的一年,島內外垃圾分類工作迅速鋪開。此前,國家住建部在廈門召開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也肯定了廈門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的成效。 但是,垃圾分類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廈門垃圾分類推進的過程中,依舊有部分問題急需解決。 市政協會上,致公黨界別提交的《分步實施、穩妥推進,將垃圾分類減量落到實處》的提案中提到,廈門垃圾分類工作存在居民前端分類投放的垃圾被環衛工人混收混運、垃圾桶數量配置及清洗場所不足、廚余垃圾與市政環衛車輛銜接、高樓層撤桶與否等垃圾分類工作“最后一米”問題突出。 “最后一米”問題,目前市民聚焦的核心問題是分類好了之后出現的混裝混運現象。因為,一旦運輸過程中出現混裝混運,那么,垃圾分類就失去了意義。 而在島外部分區域,垃圾分類準確率急需提高。有的街頭分類垃圾桶經常成擺設,尤其是一些商家經常把垃圾混合投放,沒有進行有效分類。 |
相關閱讀:
- [ 01-04]《垃圾分類,廈門更美好》頗具趣味性
- [ 12-14]廈門市城管執法局推動建筑工地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 [ 12-08]廈門垃圾分類將實現城鄉全覆蓋 2017年資金投入超5億
- [ 12-07]廈門市城管部門于日前開出廈門首張垃圾分類罰單
- [ 12-04]住建部評價廈門校園垃圾分類工作:值得全國學習和借鑒
- [ 12-04]廈門校園垃圾分類工作半年蛻變:從零開始到值得全國學習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