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9日訊(海峽 導報記者 吳林增/文沈威/圖)施行垃圾分類減量,是廈門提升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打造高顏值的生態花園城市的具體行動。今年的兩會上,垃圾分類是焦點話題之一。
眼下,廈門垃圾分類成效顯著,尤其是島內,垃圾分類全面鋪開,不少小區的顏值持續提升。但是,垃圾分類過程中依舊存在先分后混、混裝混運等行為。
如何將分類進行到底?市政協有關提案建議將垃圾分類減量落到實處,必須解決分類“最后一米”。
1問題垃圾分好,卻又混裝混運
2017年是廈門垃圾分類工作持續高效推進的一年,島內外垃圾分類工作迅速鋪開。此前,國家住建部在廈門召開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也肯定了廈門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的成效。
但是,垃圾分類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廈門垃圾分類推進的過程中,依舊有部分問題急需解決。
市政協會上,致公黨界別提交的《分步實施、穩妥推進,將垃圾分類減量落到實處》的提案中提到,廈門垃圾分類工作存在居民前端分類投放的垃圾被環衛工人混收混運、垃圾桶數量配置及清洗場所不足、廚余垃圾與市政環衛車輛銜接、高樓層撤桶與否等垃圾分類工作“最后一米”問題突出。
“最后一米”問題,目前市民聚焦的核心問題是分類好了之后出現的混裝混運現象。因為,一旦運輸過程中出現混裝混運,那么,垃圾分類就失去了意義。
而在島外部分區域,垃圾分類準確率急需提高。有的街頭分類垃圾桶經常成擺設,尤其是一些商家經常把垃圾混合投放,沒有進行有效分類。
2建議 加強監督,做好銜接工作
如何解決垃圾分類“最后一米”?致公黨界別提案中建議,從源頭上抓好垃圾分類減量工作。
提案建議,先行選定全市100-200家垃圾產生大戶作為試點單位,制定考評和獎懲制度,以逐年遞減的原則,核定每年垃圾分類減量目標,并依此進行量化考評獎懲,取得試點經驗后,再逐步在全市推行。
建議建設統一的智能垃圾分類系統,以城市垃圾分類業務管理為核心,構建市、區、街道、社區、小區多級管理體系,實現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的垃圾分類全流程管理,為垃圾分類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3行動 專項整治,打通“最后一米”
其實,對于垃圾分類“混裝混運”等問題,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也已經制定了相應的對策。
導報記者獲悉,廈門市成立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專項工作方案,由市、區行政執法部門牽頭,市、區垃圾分類領導小組辦公室、建設局配合,從2018年1月開始,組織開展為期3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通過專項整治行動,有效解決“先分后混”問題。
此外,廈門也將開展落后小區垃圾分類整治行動。各區按照“抓兩頭、促中間”的思路,結合社區綜合治理、老舊小區改造、文明社區創建等工作,運用五共理念、綜合施策,鞏固一批先進小區,整治一批落后小區,促進一批中間小區,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分類的參與率和準確率。
到2018年底,廈門市建成區將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生活垃圾分類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基本建立,生活垃圾治理“三化”成效不斷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思明區、湖里區在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提高,島外各區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島外各區三分之二的行政村推行生活垃圾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