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7名臺胞主任助理考察院前社社區治理,進行崗前培訓。
天竺社區居民拉著臺胞社區主任助理林倩如的手話家常。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岑 通訊員 林藝萍圖/海滄區提供)“只有短短3個月時間,他們把海滄走透透,深入了解海滄文化,對自己工作的社區情況如數家珍,讓我很佩服!”昨日下午,一場干貨十足的臺胞社區主任助理分享匯在海滄區舉行,聽完臺胞社區主任助理的精彩分享,海滄區相關負責人感慨地說。
昨日這場分享匯的舉辦,標志著7名臺胞社區主任助理的3個月試用期圓滿結束,正式進入合同期。事實上,早在2016年,海滄區就聘請7名臺胞作為社區主任助理,充分借鑒臺灣社區營造經驗,指導村(居)民共商、共建、共享發展成果。去年,為推動更多臺胞參與海滄的社區治理和服務,海滄區向臺灣社會公開招聘臺胞社區主任助理,并通過崗前培訓、實地參觀、座談交流等方式進行考察,9月下旬,新聘的臺胞社區主任助理到崗,實現街道臺胞主任助理全覆蓋。
【得民心】深受居民歡迎和喜愛
夜幕降臨,忙完一天的臺胞社區主任助理林倩如,挽著天竺社區居民周阿姨的手說著笑著,緩緩向廣場走來。經過3個月的接觸,阿姨們深深喜歡上這個溫柔貼心的臺灣姑娘,都將她視為自家姐妹,熱情邀請她一起來跳廣場舞。
如今,林倩如組建了天竺社區兒童中華孝道歌伴舞節目培訓班、東孚中心小學及洪塘小學兩支扯鈴隊,她還結合垃圾分類,別出心裁地把居民家里要丟棄的鍋碗瓢盆當成表演樂器,創作“鍋碗瓢盆亂打秀”,通過將生活與藝術相結合,展現社區居民共建家園、健康樂活的精神狀態。
在石塘村,臺胞社區主任助理符坤龍為了挖掘更多的傳統文化四處奔走。不久前,他主動協助海滄青礁開臺文化公園的建立,到臺灣開展田野調查。他的行程跨過嘉義縣、云林縣等17個村落,拜會當地13位重要人士,了解、收集大量開臺王顏思齊的相關文史資料。回到海滄后,他與居民分享在臺灣做田野調查的點滴見聞,受到居民的歡迎和喜愛。
不難看出,雖然臺胞社區主任助理來到海滄工作只有3個月,但他們已經在群眾中“站穩了腳跟”,獲得了社區居民的認可和喜愛。“臺胞社區主任助理的到來,讓社區治理更加多元生動,也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促進臺胞融入社區。”談及臺胞社區主任助理,未來海岸社區黨委書記趙麗琴對他們積極鉆研的工作態度連連稱贊。
【見實效】工作很投入很用心
熱心積極、刻苦鉆研是海滄臺胞社區主任助理的共同特點。“很投入,有情懷;很努力,有成效;很用心,有思路”,是海滄區對他們的評價。
打造學習型社區,為居民尋找記憶空間,建立文化網絡,是嵩嶼街道鐘山社區臺胞主任助理黃育青在日復一日地深入社區調研后,認真做出的工作計劃。“我的家鄉在高雄的一個小漁村,那里與海滄有許多相似之處,在這里工作,讓我感到十分親切。”黃育青告訴記者,來到海滄后,她一有時間就走進社區、廟宇、公園、學校,在她看來,只有真正摸透了海滄,才能更好地為這里的人民服務。
令人欣慰的是,打造學習型社區的想法得到社區居民的一致認可。如今,收集老照片、策劃民俗活動、制作文化圖文小冊等工作在居民的協助下有序展開。今年5月,黃育青將前往臺南參加長興宮王船蘸活動,并幫助尋找鐘山蔡氏祖譜。她說,“希望能憑借一己之力,拉近兩岸民眾的心靈距離。”
“海滄區注重發掘臺灣本島青年知識分子參與兩岸交流的內生動力,聘請臺胞到海滄擔任社區主任助理,就是一次促進兩岸交流融合的新嘗試。”記者從海滄區了解到,3個月來,臺胞社區主任助理積極參與街道轄區內社區治理工作,在海滄的村(居)規劃、環境改造、社區書院建設、挖掘村情村史、弘揚耕讀文化及促進兩岸宗親交流互動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促融合】積累經驗增進兩岸情誼
在專家學者看來,海滄聘請臺胞社區主任助理,是新形勢下深化兩岸交流的一個創新之舉、務實之舉,對于深化兩岸人民特別是青年人的交流,對于增進兩岸認同,都有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如今,一批批臺胞社區主任助理陸續在海滄扎根,他們紛紛表示,將投入更大的熱情,積極作為,努力為海滄人民的幸福生活筑牢根基,將兩岸交流合作的“觸角”伸向最基層。
海滄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臺胞社區主任助理將繼續以文化為紐帶,促進兩岸認同,增進兩岸情緣,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通過參與社區治理服務,不斷探路,不斷創新,積累經驗,為生活在社區里的兩岸民眾搭建起更暢通的溝通“橋梁”,為居民的生活再增一道幸福溫馨的“底色”。
值得一提的是,海滄區即將啟動新一輪的臺胞社區主任助理招聘工作,擬再招聘一批臺胞社區主任助理計劃于今年6月上崗。
“海滄不僅環境好,在生活習慣上與臺灣接近,區委區政府對來到海滄工作的臺胞十分關心照顧,在這里生活,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作為臺胞社區主任助理的引路人,今年是臺胞李佩珍在海滄街道青礁村工作的第4年了,在她心里,海滄早已是自己的“第二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