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參與】 政府引領,社會各界參與幫扶 1月11日,海滄的氣溫只有12℃,大風吹過,陣陣涼意襲來。當天上午11點,廈門海滄社會福利中心(敬善養老院)里歌聲陣陣,其樂融融。由海滄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區民政局聯合舉辦的“孝行海滄·迎春送福敬老生日會”在這里開展,海滄區十佳孝道民星來到養老院,為老人送溫暖送祝福。 活動現場,由老年義工團和北師大附校戲曲班學生帶來的節目表演,引得場下爺爺奶奶的陣陣喝彩,紛紛豎起大拇指夸贊。海滄兩岸義工聯盟的10名義工也參與其中,他們給老人們帶來“福”字、圍巾等禮物,并為近期過生日的老人們定制了生日蛋糕。歡快愉悅的氣氛讓在場的老人們容光煥發,在養老院休養的楊樹林老先生和楊上進阿姨也躍躍欲試,上臺表演了書法和朗誦節目。“感覺自己又回到年輕的時候!”楊樹林老先生感嘆。 為養老院的老人們集體慶生只是海滄區關愛老人,幫扶困難群眾的一個縮影。去年12月30日,海滄“煙霧女孩”汪瑤在北京798藝術區成功舉辦了自己的畫展,圓了心中的夢。這場活動得以成功舉辦,背后凝聚著政府、義工團體、媒體、愛心企業等社會各界的心血。正是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廣泛參與,才使很多遭遇不幸的人依然能感受到溫暖和幸福。 【完善機制】 精準幫扶,突出“救急難” 除了養老院老人之外,海滄區對困難群眾的一系列精準幫扶舉措更具代表性和普遍意義。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元旦期間,區民政部門為每一個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發放500元過節費,共計發放50萬元。為新增低保戶發放棉被等御寒物資,為原有低保戶發放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質,共計發放物資18萬元。當地還降低救助門檻,對露宿人員實行“零門檻”救助,做到應助盡助。不僅如此,街道的工作人員落實逐戶走訪制度、加密巡查頻次和應急值守,全力保障困難群眾安全過冬。 目前,全區已建立起城鄉一體的低保制度,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自去年7月起,海滄區城鄉低保標準統一提高至720元/人/月,大幅提高低保對象的整體保障水平,全年合計發放低保金654.07萬元,實現了應保盡保工作。對于特困人員,海滄在吃穿住醫葬等多方面予以考慮,特困人員基本生活的供養標準為1080元/人/月(基本生活),全年共計發放特困供養補助96.42萬元。 記者了解到,海滄區在完善低保、醫療救助等日常救助制度的基礎上,還建立起全區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和“救急難”工作機制,提高救助速度和救助力度,突出解決急難對象的困難。依托區、鎮(街)、村(居)三級“救急難”平臺及“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機制,2017年合計發放急難救助款47.51萬元,為250戶530名困難群眾解決基本生活的燃眉之急。 【長效創新】 補助培訓齊推進,輸血更造血 從今年1月1日開始,《海滄區促進低保人員就業扶持辦法》開始施行,此舉旨在鼓勵具有勞動能力的低保人員自主就業,倡導“勤勞致富”、“耕讀傳家”的社會風尚,進一步促進全區低保家庭人員就業。《辦法》的出臺施行,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海滄區對困難群體的幫扶更重長效和創新。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海滄全區就加大了對困難群體的就業幫扶。“我們組織村居站長、相關網格員參加區精準就業幫扶業務培訓,一年來率先在全區完成精準就業幫扶登記數8377戶,共有574名困難人員實現就業,比增34%。”海滄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對于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來說,補助只能解一時之需,就業才是長久之計。去年以來,海滄區不吝資金投入,對低保、特困等人員做到應保盡保,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政府定期舉辦就業培訓,并委托社工與專業志愿者對困難群體進行培訓和督導,組織專業技能培訓,幫助困難群眾盡快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就業脫貧。“低保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我有手有腳,出去工作養活自己才是真本事!”海滄街道的老周去年已經在家門口的港區找到了一份搬運工作。 “ 2017年,海滄區‘零就業’家庭持續保持動態歸零。今年,海滄還將進一步健全就業創業體系,推動‘一村一案’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有效引導困難群眾就業創業,實現有就業能力的低保群體100%就業。”海滄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
相關閱讀:
- [ 01-18]海滄聘請臺胞出任社區主任助理 著力融合創新增進兩岸交流
- [ 01-17]市民反映海滄一市民公園里天天有人賭錢 警方到場查處
- [ 01-17]廈門市海滄區召開2018年全區安全生產工作暨第一季度防范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會議
- [ 01-16]海滄區推廣校園食品安全經驗 將惠及4萬余學生
- [ 01-16]海滄區不斷創新管理機制 打造國際一流海灣城區
- [ 01-15]2017年海滄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750萬標箱 再創歷史新高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