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改? 多方參與共建,讓群眾成為主角 “改造提升的倡議書是我們自己寫的,改造方案是我們一起商量決定的,改造的資金是我們一起認捐的,連花園里的花都是我們認養的。”年過七旬的劉文留大爺,是中交三航六公司的退休職工。回憶起一起動手扮靚家園的過程,劉大爺無比自豪,“我們每一位居民可以說都是小區的美麗締造者,一起出力出汗,有成就感更有幸福感,再辛苦都不是事兒!” 在廈門市的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中,“共同”二字是關鍵和核心。改造過程中,小區普遍成立了自治小組,開門納諫征集“金點子”,多方聽取居民的意見,評議改造項目,確定建設方案。改造前問需于民,形成共識;改造中問計于民,達成共建;改造后問效于民、實現共評,做到群眾滿意才通過。 “在改造前一個月,我們就組織召開了7場小區改造專題座談會。怎么改?改成啥樣?必須聽取群眾意見后,才能確定建設方案。”說起當年改造前的準備工作,張水波依然記憶猶新,“我們社區多次組織代表黨員入戶,問計于居民,最終找出‘短板’22處,改造項目14個。” 改造前,一樓道路和中心花園的私搭亂建很多,如何動員居民拆除“自留地”,也曾讓張水波頗為頭疼。“這時候就需要黨員的帶頭示范作用。當時,劉文留大爺主動提出把他家庭院圍墻作試點,先制作樣板墻和樣板房,讓大家更直觀了解改造后的效果。” “政府該投的錢一分不少,但建什么、怎么建,由多數居民說了算。我們讓居民真正參與進來,變‘要我建’為‘我要建’,匯聚了大家的力量和智慧。”談起變化,張水波很興奮,“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智獻策。從自清門前物到走出家門參與建設,有技術專長的拿起鐵鍬鐵錘參與施工,有施工經驗的主動當起現場監理,組織協調施工中的問題。還有很多居民參與清理土頭垃圾,為施工工人端茶送水。短短兩個月時間,改造就順利完成,這是之前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的。” “共同建設是老舊小區改造能夠順利推進的‘內生力量’。堅持以共同締造的理念和方法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通過搭建統籌協調平臺、捐資參建平臺、多元參與平臺等方式,動員各方力量參與共建,居民從原本不關心小區建設的‘局外人’,變成了為小區建設貢獻力量的‘主人翁’,也從共同建設中得到了更多的獲得感。”湖里區文明辦主任劉梓良說道。 |
相關閱讀:
- [ 12-12]住建部確定全國15個城市老舊小區改造試點 廈門經驗獲認可
- [ 12-02]廈門做法值得借鑒 與會代表點贊老舊小區改造
- [ 11-30]廈門全面推動老舊小區改造 為“廈門實踐”提供新示范
- [ 01-17]廈門市老舊小區改造 老舊玉荷里再不怕下雨
- [ 11-01][民生]走訪老舊小區改造 外賓感受廈門城市建設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