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委會是“加速器” 推動問題小區變身美麗家園 在興隆新村小區,陳開強,幾乎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八年前,小區環境破敗不堪、居民家中一次又一次跳閘,陳開強以各種方式表達訴求,一度被視為“刺頭兒”。八年后,他不僅成為一名共產黨員,還當選為新一屆業委會主任,帶頭開展小區自治,獲得小區居民的認可與點贊。 這種認可來源于全體業委會成員的初心――讓興隆新村小區,這個時常斷水斷電、麻煩不斷的問題小區,變成遠近聞名的美麗家園。 小區美麗蛻變的背后有一股強大力量。近年來,陳開強帶領業委會、自治小區成員齊發力,做成了這么幾件大事:開展老舊小區改造,籌集資金720萬元對小區管網、道路綠化設施等進行全方位升級;與各部門溝通協調,解決困擾了居民19年的用水用電以及房屋產權等難題;在雜草叢生、環境臟亂,難以通行的小區“后溝”,重新鋪設水泥地、拓寬了行人通道;三次改造小區“主干道”,執行房產證、身份證、行駛證“三證合一”模式,對停放車輛資格和數量進行分流,解決小區停車難問題…… “我們感恩政府以及社區為小區變美所做的一切,現在我們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就自己解決,盡量不找社區、不麻煩政府。”這樣的自治理念,在興隆新村小區結出累累碩果。 而在服務小區居民這件事上,業委會似乎從不感到滿足。居民的自行車沒地方停,他們就帶隊牽頭建設停車棚;樓上樓下的住戶因水管堵塞糾紛不斷,他們一次調解讓雙方握手言和;72歲的臺胞孤寡老人生病,他們幫忙送去醫院、全程陪伴,溫暖了老人的心…… 不久前,陳開強在小區附近新開了一家店。這里也許不是商業上的黃金地段,卻是他心中的首選。“離小區近一點,居民找我就能隨叫隨到。”陳開強說。 業委會是“黏合劑” 融合多方力量共建溫馨小區 居住在加州花園小區的張素蓮,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卻閑不下來,成了小區里的大忙人,擔任小區黨支部黨員小組長,組建小區手工坊社團――就在今年2月份,她又有了一個新身份――加州花園小區業委會成員。 “有困難?那就找老張!”只要業主一通電話,張素蓮就會出現在現場。樓棟出現了雞糞,她與有關居民坐下聊天,了解了實際情況;有居民被突然出現的狗驚嚇,在她參與調解下,主人對居民誠心道歉……看起來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張素蓮深知,這是業主們對她的信任。 事實上,這不僅是對張素蓮本人,更是對整個小區業委會的信任。這是一支“純度”極高的隊伍――在小區黨支部的引領下,今年二月份選舉組成的業委會,五名成員全都是黨員,其中有兩名還是在職黨員。在業委會黨員的帶動下,小區的58名在職黨員全都在社區報到,并積極參與組織生活、黨建活動。 “紅色業委會”從成立之日起,就成了加州花園小區的“黏合劑”。業委會牽頭成立了小區居民群,主動搭建微信交流平臺,讓業主的問題“最多反映一次”;小區警察、小區秘書、社區網格員、小區黨員、物業工作人員……所有和小區事務有關的成員都加入微信群,只要有居民反映問題,相關人員就能第一時間介入,解決問題。 更值得關注的是,業委會成員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將共建資源引入小區治理。業委會副主任吳業亮是廈門火炬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黨務工作者,也因此成了小區和企業間的共建橋梁。在他的推動下,火炬集團的黨員職工走進小區,幫忙清除亂張貼小廣告;元宵節到了,火炬集團參與組織小區包湯圓活動,將慰問送到困難群眾和60歲以上的老人身邊;小區物業同屬火炬集團下設公司,這讓業委會和物業之間的監督、合作變得更加順暢。 做好的菜一同分享,有什么煩惱一起聊,如今,和諧溫馨的氛圍縈繞在加州花園小區。許多原本陌生的鄰居,在小區活動、居民群里成了好朋友。 正如業委會主任蔡水筑所說,“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一起解決,居民的關系自然越來越好。” |
相關閱讀:
- [ 06-27]廈門老舊小區改造探索從“靠社區管”向“自治共管”轉變
- [ 06-27]做好宣講曝光不文明行為 廈門眾多小區成功推行"高樓撤桶"
- [ 06-26]小區才建十來年多戶陽臺欄桿開裂 居民擔心安全隱患
- [ 06-25]小區變菜市場 蓮坂西小區業主投訴改造中的小區亂象多
- [ 06-22]廈門市金山街道將試點“小區醫生” 讓家門口看病更方便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