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新村小區“咱家書屋”是居民閱讀休閑的好去處。
加州花園小區環境優美,富有文化氣息。
廈門日報訊 (文/ 記者 郭筱淳 葉舒揚 通訊員 葉 穎 圖/記者 何炳進)建設“紅色業委會”是湖里區探索小區治理的一大秘籍,他們推行小區黨支部書記和業委會主任“一肩挑”、將優秀的現任業委會主任發展為黨員、引導小區黨員在業委會競選任職。
目前,全區已有46個小區實現支部書記和業委會主任“一肩挑”,95個小區業委會主任是黨員,374名黨員進入各小區業委會。黨員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帶動業委會以公心、熱心、誠心服務群眾。
那么, “紅色業委會”如何釋放出正能量,引領小區治理創新?讓我們一起走進湖里區殿前街道興園社區的興隆新村與加州花園小區――尋找答案。
業委會是“加速器”
推動問題小區變身美麗家園
在興隆新村小區,陳開強,幾乎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八年前,小區環境破敗不堪、居民家中一次又一次跳閘,陳開強以各種方式表達訴求,一度被視為“刺頭兒”。八年后,他不僅成為一名共產黨員,還當選為新一屆業委會主任,帶頭開展小區自治,獲得小區居民的認可與點贊。
這種認可來源于全體業委會成員的初心――讓興隆新村小區,這個時常斷水斷電、麻煩不斷的問題小區,變成遠近聞名的美麗家園。
小區美麗蛻變的背后有一股強大力量。近年來,陳開強帶領業委會、自治小區成員齊發力,做成了這么幾件大事:開展老舊小區改造,籌集資金720萬元對小區管網、道路綠化設施等進行全方位升級;與各部門溝通協調,解決困擾了居民19年的用水用電以及房屋產權等難題;在雜草叢生、環境臟亂,難以通行的小區“后溝”,重新鋪設水泥地、拓寬了行人通道;三次改造小區“主干道”,執行房產證、身份證、行駛證“三證合一”模式,對停放車輛資格和數量進行分流,解決小區停車難問題……
“我們感恩政府以及社區為小區變美所做的一切,現在我們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就自己解決,盡量不找社區、不麻煩政府。”這樣的自治理念,在興隆新村小區結出累累碩果。
而在服務小區居民這件事上,業委會似乎從不感到滿足。居民的自行車沒地方停,他們就帶隊牽頭建設停車棚;樓上樓下的住戶因水管堵塞糾紛不斷,他們一次調解讓雙方握手言和;72歲的臺胞孤寡老人生病,他們幫忙送去醫院、全程陪伴,溫暖了老人的心……
不久前,陳開強在小區附近新開了一家店。這里也許不是商業上的黃金地段,卻是他心中的首選。“離小區近一點,居民找我就能隨叫隨到。”陳開強說。
業委會是“黏合劑”
融合多方力量共建溫馨小區
居住在加州花園小區的張素蓮,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卻閑不下來,成了小區里的大忙人,擔任小區黨支部黨員小組長,組建小區手工坊社團――就在今年2月份,她又有了一個新身份――加州花園小區業委會成員。
“有困難?那就找老張!”只要業主一通電話,張素蓮就會出現在現場。樓棟出現了雞糞,她與有關居民坐下聊天,了解了實際情況;有居民被突然出現的狗驚嚇,在她參與調解下,主人對居民誠心道歉……看起來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張素蓮深知,這是業主們對她的信任。
事實上,這不僅是對張素蓮本人,更是對整個小區業委會的信任。這是一支“純度”極高的隊伍――在小區黨支部的引領下,今年二月份選舉組成的業委會,五名成員全都是黨員,其中有兩名還是在職黨員。在業委會黨員的帶動下,小區的58名在職黨員全都在社區報到,并積極參與組織生活、黨建活動。
“紅色業委會”從成立之日起,就成了加州花園小區的“黏合劑”。業委會牽頭成立了小區居民群,主動搭建微信交流平臺,讓業主的問題“最多反映一次”;小區警察、小區秘書、社區網格員、小區黨員、物業工作人員……所有和小區事務有關的成員都加入微信群,只要有居民反映問題,相關人員就能第一時間介入,解決問題。
更值得關注的是,業委會成員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將共建資源引入小區治理。業委會副主任吳業亮是廈門火炬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黨務工作者,也因此成了小區和企業間的共建橋梁。在他的推動下,火炬集團的黨員職工走進小區,幫忙清除亂張貼小廣告;元宵節到了,火炬集團參與組織小區包湯圓活動,將慰問送到困難群眾和60歲以上的老人身邊;小區物業同屬火炬集團下設公司,這讓業委會和物業之間的監督、合作變得更加順暢。
做好的菜一同分享,有什么煩惱一起聊,如今,和諧溫馨的氛圍縈繞在加州花園小區。許多原本陌生的鄰居,在小區活動、居民群里成了好朋友。
正如業委會主任蔡水筑所說,“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一起解決,居民的關系自然越來越好。”
【特寫】
多元身份 服務加倍
采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一個獨特的現象:興園社區有兩位社區工作者,在自己生活的小區,不僅被選派為小區秘書,還被居民選為業委會委員。
“社區工作者管理自家小區的事,自然會更加上心。”興園社區黨總支書記陳苗珍告訴記者,他們充分挖掘生活在各個小區的社區工作者,鼓勵他們參與業委會選舉,零距離為小區居民提供服務。
身兼“多元身份”,社區干部鄭誼雅把自己定位為小區居民與社區的橋梁與紐帶。一方面,她將區街以及社區的新政策、新服務傳遞給小區居民,當好講解員、宣傳員;另一方面,她及時排查、調解、化解小區內發生的矛盾糾紛,并為居民提供社會保障、勞動就業、文體活動等一系列服務,做好調解員、服務員。從傾聽問題到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鄭誼雅悄然完成了身份轉換,贏得居民的信任與認可。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社區到小區兩點一線。”在興隆新村小區,90后社區安全員周不勻發揮專業優勢,把小區安全擺在第一位。自從擔任業委會成員后,他為每個樓梯配備滅火器,每季度進行消防檢查。同時,還積極參與小區電表、路面、煤氣改造以及監控系統布點等工程。最令居民點贊的是,在他推動下,這個老舊小區全面“觸網”,實現WiFi全覆蓋,居民能隨時隨地免費上網。
興隆新村小區干凈整潔、秩序井然。
【專家點評】
探索基層治理特色道路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副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立法與法治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望:
黨的十九大提出,基層黨組織要成為領導基層治理的堅強戰斗堡壘。小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基層治理的重心所在。湖里區探索建設“紅色業委會”,通過在業委會發揮黨員作用,創造性回答了黨建如何引領基層治理、基層治理如何實現黨的領導,探索出一條符合地方實際、具有湖里特色的基層治理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