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改變的是環境 凝聚的是人心(傾聽·老舊小區改造) “小區缺什么就補什么,群眾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問題。”作為全國15個開展老舊小區改造的試點城市之一,福建廈門通過在治理上“做加法”,摸索出了一套社區、居民協同自治共管、共建共享發展成果的改造模式,走出了一條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路徑。“改舊”包括哪些內容?改造中會遇到哪些難題?改造后要如何管理并保持成效?請看廈門市湖里區的老舊小區改造實踐。 房屋破敗、設施老舊、公共管理服務落后……老舊小區作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經歷了城市成長過程中的諸多煩惱。助力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為城市發展補短板、添動力,使發展更平衡更充分,是讓居民享受發展成果的應有之義。近年來,廈門市湖里區通過搭建統籌協調平臺、捐資參建平臺、多元參與平臺等方式,動員各方力量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改什么? 先民生再提升,補齊民生短板 “2015年小區改造后,通了管道燃氣,終于告別用了多年的瓶裝液化氣。”中午時分,家住廈門殿前一路神山三航小區的黃美英阿姨擰開管道燃氣開始準備午飯,“我們小區90%以上的住戶都是老人,以前每次換煤氣瓶都是件頭疼的事,現在燃氣通了,再也不用操這心了!”在這個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老小區里居住了30多年,如今,幸福和笑容寫在黃美英的臉上。 神山三航小區是1983年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前,小區硬件設施較差,房屋、道路破舊,私人占地種菜堆雜,亂停車現象嚴重。由于沒有設置燃氣管道、消防栓等,居民生活極不方便。 “先民生再提升,小區改造就是要往老百姓最關注的點上去發力,把有限的改造資金用在‘刀刃’上。”湖里區殿前街道神山社區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張水波向記者介紹,“我們一開始就著力解決小區‘無、破、亂’的問題:從無到有,通過引入燃氣管道、增設消防設施、新建休閑廣場等,解決基礎設施缺失問題;修破如新,對小區道路、圍墻、居民庭院等進行翻修,解決道路破損、圍墻破舊、外墻脫落等嚴重影響小區外觀的問題;變亂為整,對小區亂搭蓋、亂堆放等問題進行集中清理治理,還給居民一個整潔優美、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 “小區里地平了,樓道燈也亮了。去年,社區還上門幫我們安裝了智能夜燈,現在起夜洗手間感應燈就會自動亮起,不用擔心摔倒了。”2016年9月,在兒子意外去世后,67歲的黃美英就和老伴相依為命。黃阿姨家中的布局老舊,電線裸露,很容易發生意外。2017年7月,根據廈門市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要求,社區派專人上門,為黃美英家用防滑磚重新鋪設地面,增加馬桶扶手等無障礙設施,并對電線進行重新布設覆蓋。“施工都是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來,特別對我們‘胃口’,生活也變得方便多了。”黃美英夸贊。 “老舊小區改造,首先要以為民惠民為出發點,重在補齊民生‘短板’,小區缺什么就補什么、群眾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以人為本,精準適用,根據社區實際,側重解決群眾特別關注的問題。” 廈門市湖里區建設服務中心高級經濟師李茵說道。 據介紹,湖里區共有老舊小區173個,自廈門市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以來,全區共完成60個老舊小區改造,改造涉及老舊小區總建筑面積約202.1萬平方米,房屋573棟,惠及23712戶居民,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 |
相關閱讀:
- [ 06-27]引領小區治理創新 湖里區建設“紅色業委會”巧解難題
- [ 06-27]廈門老舊小區改造探索從“靠社區管”向“自治共管”轉變
- [ 06-27]做好宣講曝光不文明行為 廈門眾多小區成功推行"高樓撤桶"
- [ 06-26]小區才建十來年多戶陽臺欄桿開裂 居民擔心安全隱患
- [ 06-25]小區變菜市場 蓮坂西小區業主投訴改造中的小區亂象多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