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記者 江海蘋 通訊員 王瀟滎圖/市委政法委提供(除署名外))日前,市委政法委發布了廈門2018年上半年“五安”平安建設系列工程的成績單。
今年以來,全市各區和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政法工作會議部署,以建設“五安”平安建設系列工程為抓手,扎實推進平安廈門創建,取得了佳績。全市刑事警情發案率始終保持低位運行并持續下降,上半年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3%,降幅居全省第一;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群眾滿意率達98.27%。在“家安”建設方面,全市接報入室盜竊警情比去年同期下降51.61%,下降幅度顯著。在“路安”建設方面,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23.78%;公共交通接報扒竊刑事警情比去年同期下降88.2%,“零警情”天數達138天;全市約92%的公交線路、79%的BRT線路未發生扒竊案情,地鐵1號線自開通以來未發生扒竊警情。在“食安”建設方面,廈門已建成四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網絡,實現網格監管觸角全覆蓋;全市4萬多家持證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灶覆蓋率達61%,公辦學校食堂覆蓋率達100%。在“業安”建設方面,全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較大事故起數實現“三下降”。在“心安”建設方面,共攔截針對廈門市民實施詐騙的各類電話11.19萬個,成功干預正在實施的冒充查案詐騙警情3058起,有效避免市民經濟損失1億余元;全市電信網絡新型詐騙發案數同比下降17.67%。這是“五安”工程向群眾交出的一份充滿民生情懷的“平安答卷”。
“五安”工程是指“家安、路安、食安、業安、心安”平安建設系列工程。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在年初市委政法工作會議上對打造“五安”工程進行全面部署,“五安”工程列入2018年市委常委會工作要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點和政法綜治工作要點,并寫入《關于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廈門”工作的實施意見》。“五安”工程實施以來,各牽頭單位發揮職能優勢,積極探索創新,全市政法綜治平安工作涌現出一批創新亮點,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并在全國政法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和全國新任地市級政法委書記培訓示范班上進行交流推介。
廈門扎實推進“五安”工程,建設宜居廈門。(記者張奇輝航拍器攝)
民警入戶進行人口信息核查。
家安是夜深人靜時,枕著祝福入眠的那一陣陣鼾聲;路安是車水馬龍時,扶老攜幼過街的那一雙雙暖手;食安是飯菜飄香時,親人圍坐桌前的那一張張笑臉;業安是奔赴崗位時,牢記安全第一的那一聲聲叮嚀;心安是遇到騙局時,百姓心中筑牢的那一道道防線。
一個個平安故事的背后,是今年來廈門扎實推進“家安、路安、食安、業安、心安”等“五安”平安建設系列工程做出的探索和努力。
家安:
共建共治共享
打造安居家園
上半年,全市入室盜竊警情大幅下降,達51.61%,各區接報入室盜竊警情數均下降明顯,其中湖里區降幅最大。入室盜竊破案率則同比提升。
“以前外人可以隨意進入,入室盜竊時有發生。自從小區裝了高清探頭、電梯智能安防系統,加強了巡邏,我們放心多了。”談起小區治安環境的變化,中祥大廈的吳阿姨感觸頗深。
作為“家安工程”建設的試點小區,小區的技防、物防設施升級,居民只有刷卡才能上電梯。由巡邏輔警、保安、居民志愿者共同組成的群防隊伍,在重點時段開展巡邏;組建小區微信群,加強居民之間的聯系溝通,定期開展防盜、反詐騙等安全防范宣傳。今年以來,中祥大廈“零盜竊”。
“前段時間,小區來了個穿迷彩服的小伙子,自稱是某單位工作人員,被居民發現后在微信群舉報。經民警對其進行身份核實,原來是發小廣告的。”思明區筼筜派出所社區民警廖善伙說,“要想小區搞得好,必須大家參與‘共建共治’。發現陌生人,多問一句‘你找誰’。只有群眾的參與度高了,我們的家園才會建設得更加平安和諧。”
廈門目前已有上百個小區像中祥大廈一樣,被列入“無入室盜竊案件小區”“入室盜竊案件必破小區”試點,從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全力打造群眾滿意的平安小區。
家住廈門,不僅要宜居,更要讓人安居。
家安則根穩。今年以來,廈門積極推進“家安工程”創建活動,加大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高科技產品的應用,推動有條件的小區安裝電梯智能安防系統。建立小案快打機制,緊緊抓住案發后48小時黃金時間,對盜竊案件進行全面打擊。上半年,全市入室盜竊警情大幅下降,達51.61%,各區接報入室盜竊警情數均下降明顯,其中湖里區降幅最大。入室盜竊破案率則同比提升。
路安:
加強道路專項治理
系好交通“安全帶”
上半年,全市公共交通接報扒竊刑事警情數比去年同期下降88.2%,“零警情”天數達138天。地鐵1號線實現了“無扒地鐵”的目標。
驅車行駛在海滄區角嵩路路段,這里大型貨車、集裝箱車較多,道路沿線村莊密集,道路交通事故頻發。僅去年前10個月,就發生5起交通死亡事故。
今年初,一場“決戰50天”的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戰役在這里打響。海滄區交通、安監等多部門一方面對該路段開展隱患排查,分析事故的成因,針對實際路況,在近2公里路段,增設40多個交通警示牌、交通信號燈和電子監控等交通安全設施。另一方面,加強對該路段日常巡查管理和重要時段車輛違停的執法,深入村莊對周邊居民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居民的交通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據統計,整治后今年該路段沒有發生一起死亡事故。”海滄街道安監站站長張國彬告訴記者。
高興出門,平安回家,道路交通安全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去年以來,廈門深化道路專項整治,實行領導掛鉤聯系和掛牌督辦制度,強化督導檢查。加強翔安區火炬工業園區、國道324線、國道324復線、海翔大道等重點區域、重點路段隱患排查治理的督導,強力推進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今年以來,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23.78%,其中集美區、思明區、海滄區下降幅度超過30%。
廈門還精心打造“無扒地鐵”“無扒BRT”“無扒公交”示范線。推進公共交通視頻監控資源整合工作,提升“大數據”分析能力,為反扒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撐。上半年,全市公共交通接報扒竊刑事警情數比去年同期下降88.2%,“零警情”天數達138天;全市約92%的公交線路、79%的BRT線路未發生扒竊案情,地鐵1號線自2017年12月31日開通以來,從未發生扒竊警情,實現了“無扒地鐵”的目標。
夜查守護百姓平安。
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
廈門市反詐騙中心研發“反詐騙封堵系統”,主動監測可疑話務,及時勸阻詐騙警情。 (記者張奇輝攝)
食安:
織密“食品安全網”
打響“舌尖保衛戰”
今年來,市市場監管局共立案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221件,罰沒3265.48萬元。市公安局共偵破危害食品安全類案件41起,同比下降三成。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來不得半點馬虎和懈怠。
市委、市政府連續十八年將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列入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在廈門,食品安全工作被納入綜治考評、績效考核、地方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
廈門已將嬰幼兒配方食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肉制品、白酒、食品添加劑六類重點產品的生產企業全部納入追溯系統監管,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100%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近期,廈門將發布《廈門市標準化農貿市場溯源體系建設規范》。今后,廈門的標準化農貿市場都要配備上連廈門市食品安全追溯監管系統、下連市場硬件設備的追溯節點系統。消費者可通過掃碼查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息,例如商品、銷售者、攤位、數量、價格、檢測報告等。
今年,廈門將啟動近30個標準化農貿市場的改造工程,建設一批食品安全有保障的現代化農貿市場。廈門還對午托班“小飯桌”單位及時排查,推進校外托管班后廚規范化建設,建立學生“小飯桌”動態等級公示制度,推動學校周邊“小飯桌”食品安全水平不斷提升,如同安區“小飯桌”食品安全評級A級比例從2016年不到4%提升到今年的76%。
食安治理始終緊扣群眾關心關注、反映強烈的問題,上半年,廈門加大對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4月11日,湖里區江頭市場監督管理所聯合多部門對后埔、江頭、浦園等肉類經營戶進行突擊檢查,當場查扣未經檢驗檢疫的豬肉820公斤,并對相關違法行為進行立案調查。據統計,今年來,市市場監管局共立案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221件,罰沒金額3265.48萬元。市公安局共偵破危害食品安全類案件41起。
業安:
堅守安全生產紅線
小網格筑牢大安全
半年來,全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亡人數、較大事故起數實現“三下降”。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今年3月份,市安委辦出臺了《廈門市“業安”工程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全力推進“業安工程”,明確安全生產“興文化、深改革、落責任、控風險、治隱患、建網格、強監管、嚴執法、抓應急、促發展”的十項重點任務。半年來,全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亡人數、較大事故起數實現“三下降”,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市安監部門會同綜治部門創新思路,在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上下功夫,通過“小網格”筑牢“大安全”。在海滄區嵩嶼街道,掛靠街道聯動中心,14個社區272個小網格形成一張安全生產監管的“大網”,基本實現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區域全覆蓋。社區網格員每半年對轄區內的店面、出租屋消防安全及餐飲店燃氣安全等進行1次大排查,并做好臺賬記錄。通過網格化監管,街道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發展。
今年來,廈門重點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治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加大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等重點領域監管整治力度,打造一批“平安企業”“平安工地”。深入推進“平安校園”“平安醫院”“平安景區”等行業創安活動,以各行各業的“小平安”匯聚成全市的“大平安”。
市建設局、市安監局主辦應急演練。
心安:
提高“心防”水平
護好百姓“錢袋子”
上半年,共攔截針對廈門市民實施詐騙的各類電話11.19萬個,成功干預正在實施的冒充查案詐騙警情3058起,有效避免市民經濟損失1億余元。
當前,冒充查案、親友領導、客服等成為詐騙案件的典型。電信詐騙等也屢禁不絕,百姓防不勝防、深惡痛絕。
被冒充領導詐騙15萬元,錢已經打入騙子賬戶。市民阿發(化名)抱著一絲希望報警。接警后,市反詐騙中心立即啟動緊急止付程序。經查詢,發現詐騙分子在收到錢款后的第13分鐘便將15萬元轉賬至下級銀行卡,中心立即查明該銀行賬號并進一步緊急止付。在銀行的配合下,被騙資金全部凍結在涉案銀行卡中。此后,市公安局集美分局在抓捕嫌疑人的同時,還開展資金原路返還工作。僅用23天, 15萬元涉案資金全額返還至受害人手中。
“有了市反詐騙中心為老百姓的錢袋子保平安,保的就是一個心安。”阿發樂呵呵地說道。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市反詐騙中心共對1582起案件發起緊急止付并開展資金攔截,涉案金額4309.45萬元,單起最大凍結金額223.8萬元,返還詐騙金額687.5萬元。
“百姓安心咱心安。”市反詐騙中心民警洪恒亮告訴記者,從最初市民撥打“110”報警說的第一句話“我被騙了”,到如今轉變為“我要舉報”、“我要提供線索”。這樣的轉變,意味著在老百姓心里,一堵高高的防騙“防火墻”正在筑起。
據統計,上半年全市共開展反詐騙宣講612場,發放各類宣傳資料26萬余份。共攔截各類詐騙電話11.19萬個,成功干預正在實施的冒充查案詐騙警情3058起,有效避免市民經濟損失1億余元;全市電信網絡新型詐騙發案數同比下降17.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