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介紹廈門郵輪母港建設情況
東南網8月10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夏菁)“一帶一路”航線數量已增至53條;體驗“海絲”郵輪之旅的中國游客,90%以上是從廈門港出發……9日,由中宣部組織的“一帶一路”采訪團走進廈門,來自中央、省市媒體記者用文字和鏡頭記錄廈門港在融入“一帶一路”方面取得的成果。
廈門港“一帶一路”航線增至53條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廈門港持續發力郵輪產業,搭建廈門與“海絲”沿線國家交流互動的友誼橋梁。
廈門港務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志平介紹稱,目前,廈門港全球航線149條,其中“一帶一路”航線有53條,途經18個國家的38個港口,年集裝箱吞吐量115萬標箱。
從2016年8月開通第一條“海絲”郵輪航線以來,廈門港務控股集團“一帶一路”特色航線的開發一直走在國內前列,并贏得市場火爆反響。
“一帶一路”郵輪航次在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中發力,船票銷售火爆。“今年下半年8個“一帶一路”航次已提前被訂滿。”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有限公司郵輪業務負責人張海軍表示,隨著對“一帶一路”的了解,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郵輪體驗“海絲”之旅。其中,超過90%的中國游客是從廈門港出發。
“今年,廈門港將運營15個“一帶一路”航次,預計搭載旅客將達6萬人次。”陳志平表示,未來將繼續重點培育“一帶一路”航線,計劃開通至中東、歐洲的長航線。
另外,我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間合作已結出碩果,其中,廈門港已與美國邁阿密港、馬來西亞巴生港等7個國家共11個港口結為友好港。
集合閩南多種藝術形式的“音舞戲話”《心·聲》表演。資料圖
以郵輪為載體 沿海上絲路講中國故事
作為國家四大郵輪運輸試點示范港口之一,廈門港在開發“一帶一路”郵輪產品方面實現了多項全國創舉,為“一帶一路”建設再添風采。
3月初,全國首條跨東南亞六國“一帶一路”航線在廈運營,覆蓋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新加坡、柬埔寨、泰國等國家。
3月22日,我國首個以郵輪為載體的“一帶一路”文化藝術交流推廣活動——“海絲路?閩南情”文化旅游匯在廈門國際郵輪母港啟航,登陸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廈門代表集合閩南多種藝術形式的“音舞戲話”《心·聲》表演,引爆華人華僑淚點。《心·聲》基于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八十年前,因戰火侵襲,一名十歲的小女孩謝遠芳跟隨家人從廈門乘船逃往菲律賓,八十年后,年逾九旬的謝遠芳在家人的陪伴下,重回鼓浪嶼,家鄉的發展讓她震撼,一艘船、一株大榕樹,喚起她年幼時的記憶。
“通過重走海絲,傳播鄉音鄉情,該活動贏得沿線國家良好的社會反響。”陳志平稱。
5月4日,受“海絲路?閩南情”文化旅游匯活動感召,菲律賓巴朗蓋探險船隊回訪廈門港,以廈門為首站展開中國尋根之旅再續海絲情緣。
廈門港將以閩南文化為龍頭,繼續推進“一帶一路”郵輪航線的發展。今年下半年廈門母港將繼續運營10個“一帶一路”航次,其中就包含“媽祖金身下南洋”等獨具閩南特色的主題航次。
工作人員正在操控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
廈門港加大科技創新 打造“智慧”港口
去年,廈門港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千萬標箱,在全球主要集裝箱港口排名升至第14位,港口軟硬件水平均達到世界級水平,為廈門主動參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最佳條件。
為了提高貨物通關效率,降低客戶物流成本,廈門港加快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步伐,陸續研究開發“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網上營業廳、4G集裝箱智能理貨系統、碼頭設備遠程操控改造等多項服務創新舉措。
“在這些科技創新方面,目前已投入超過5000萬元。”陳志平表示,用互聯網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形成了集信息采集、監管識別、自主配對、智能調度、遠程操作、遠程管理的智慧港口管理模式。
在廈門海天集裝箱碼頭操控室里,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只要用手推動操控桿,遠程控制就能完成集裝箱作業。過去,包括識別箱號、錄入數據、檢查箱體等流程都要依靠人力完成,一輛拖車至少需要90秒,且每個閘口都要專人值守。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上線之后,閘口通過能力大幅提升,也實現了產業工人“白領化”。
此外,廈門港務控股集團還積極優化港口營商環境,促進與海上絲綢之路各國的經貿往來。如今,廈門港集裝箱航線更加密集,擁有149條內外貿集裝箱航線通達全球44個國家的138個港口。同時,廈門港已具備停靠20萬噸級集裝箱船(世界最大集裝箱船型)和17萬噸郵輪的能力。
未來,廈門港將打造成為東南亞與美洲、東北亞等地的中轉中心,以及內陸省份與東南亞國家交流合作的“海上戰略交通樞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