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鴻昌工作室”港機仿真操作模擬器。(東南網記者 文潔 攝)
?東南網10月24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文潔)這里是智能高效的貿易港口,有著廈門智慧物流平臺、國內第一臺橋吊遠程操控系統;這里是“引進來”“走出去”的郵輪母港,亞洲最大郵輪在此停靠,外籍游客登鷺觀光,主題文化郵輪在此出發,走“海絲”路,促進文化交流。24日上午,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福建站來到廈門港務集團,參觀這里誕生的多項全國第一。
吊橋遠程操控。(東南網記者 文潔 攝)
人才+黑科技
構建智能高效的貿易港口
記者們走進廈門港務集團。在這里,記者們首先聽取了港務集團的發展歷史,參觀了馮鴻昌工作室,以及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海天分公司的操控室。
“馮鴻昌工作室”是以黨的十八大代表、全國勞模和福建青年五四獎章標兵馮鴻昌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8月,由33名職工構成,平均年齡35.5歲,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等青年高技能人才32名。他們完成了174項技術革新項目,為公司節省維修費用294萬元,節約能耗1300噸標煤。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有這樣一批先進工作者,更有一大批“黑科技”。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及對臺航運核心港區,海天碼頭主要承接廈門港近洋航線、對臺航線、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和新興地區航線,是廈門港對臺航運的橋頭堡。
打造便捷高效的貿易港口,廈門港務集團自主研發了廈門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基于互聯網+、物聯網、云平臺等技術,實現集裝箱設備交接的全程無紙化及碼頭閘口作業中車號箱號識別、錄入數據、驗損、放行等環節的自動化,整體提高集裝箱物流效益,屬于國內首創。
據統計,本項目實施后,為港口物流生態圈中各參與方每年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合計達1億元以上。
歌詩達郵輪“大西洋”號(左)、公主郵輪“鉆石公主”號(右)同靠廈門。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供圖)
“引進來”+“走出去”
打造經濟互惠、文化共融的郵輪母港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是記者們在港務集團的第二站,在這里記者們了解到了郵輪母港的特色,以及未來的發展定位。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開發定位為一流國際郵輪母港暨高端旅游目的地,現有一期航站樓總建筑面積為8.2萬平方米,港站按照一級國際客運站標準設計建造,于2008年6月投入使用。目前,廈門國際郵輪母港已接待16.8萬總噸的亞洲最大“海洋量子號”及“海洋贊禮號”,并具備同日五輪輪番作業的接待能力。
截至今年10月,廈門國際郵輪母港共接待郵輪68艘次,出入境旅客21.87萬人次,創下歷史最好成績,在“一帶一路”航次助力下,今年郵輪接待艘次有望近百,并沖擊旅客吞吐量30萬人次。
提及兩岸民眾交流、經貿及文化往來的橋梁,就不得不提到“中遠之星”。“中遠之星”客貨滾裝船于2009年9月6日從廈門出發首航臺灣,現已常態化運作,夕發朝至及高舒適性、高安全性與強抗風浪能力的性能是“中遠之星”最大的特點。
今年前三季度,“中遠之星”客運量達18771人次,集裝箱7499標箱。去年,以“中遠之星”為重要載體,首次接駁“中歐班列”,開通“臺廈歐”海鐵聯運物流通道。
目前,廈門國際郵輪母港正進行泊位改建,改建岸線總長超1400米,從目前已有的郵輪中心泊位一直延伸到海滄大橋下,共建設4個泊位,分別為1個15萬噸級、2個8萬噸級郵輪泊位和1個滾裝泊位,建成后具備同時靠泊二至三艘大中型郵輪的條件,并可以停靠世界最大22萬噸級郵輪。
與此同時,郵輪母港的后方綜合體廈門“海上世界”(廈門最大的城市綜合體)項目已于2016年9月8日開工,今年開始進入大規模建設,預計2022年三期全部建成,將建設含高端商業、酒店、文化、室內娛樂、寫字樓在內的綜合體,規劃建設海洋王國、冰雪世界、創意市集、電影文化藝術中心……其中一些創新業態,將首次在廈門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