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服務 搭建多元立體化訴訟服務平臺 統籌規劃服務平臺。將訴訟服務中心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廈門中院以“對外便利化、對內科學化,對外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對內為法官增效減負”為目標,改造建成1800平方米的新訴訟服務中心,集合“一平臺三中心”——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對接平臺和訴訟服務中心、訴調對接中心、司法事務輔助中心,打造服務群眾主陣地,服務辦案大平臺。 合理布局功能區域。訴訟服務中心內還設置有立案服務、便民服務、志愿服務、智能化體驗、信訪服務、調解服務、司法事務輔助、電子卷宗掃描等十大功能服務區,為群眾提供一站式、集約化的訴訟服務。 強化綜合配套保障。為加強人員配備,廈門中院統籌考慮性格、年齡等多方因素,組建了一支由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或聘用人員)組成的精英隊伍。通過聘請輔助人員、特邀調解員、12368訴訟服務熱線平臺接線員,為當事人提供更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保障。 便捷服務 協同共建多元化訴訟服務模式 為實現優質的網上服務,廈門中院打造了全省首個綜合業務系統——律師服務網絡平臺,設置在線立案、開庭排期、涉訴信訪、法律援助等24項功能,直接鏈接市司法局律師綜合管理SASS云系統,實現全流程線上立案便捷服務。在此基礎上,還制定了《廈門市律師服務網絡平臺使用管理暫行規定》,由專人督辦并每日通報網上立案情況,以確保平臺高效運轉。今年1月-10月,律師服務平臺在線審核6173件,同意立案4073件 除此之外,訴訟服務大廳內還配備有3臺自助立案機,直接鏈接司法信息管理系統。市民可根據操作提示生成二維碼,經窗口確認后完成立案,憑身份證即可查詢案件承辦人、辦理進度等相關信息,打造智能自助服務。今年1月-10月,通過自助立案系統立案559件。 同時,創新訴訟與公證協同機制,使得公證機構集中承接司法輔助事務,實現資源協同、優勢協同、責任協同的美好愿景。“訴訟與公證”協同創新機制也被中央政法委譽為司法改革的“廈門模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合下文,在全國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試點推廣。今年前三季度,公證機構駐廈門中院和思明、翔安兩個基層試點法院司法輔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共參與送達案件24031件、調解案件700件。 品質服務 構建人文化 訴訟服務體系 注入閩南民俗文化影響力。為打造溫馨明亮的全開放式立案窗口,訴訟服務中心創新引入臺緣、商緣、鄉緣、家緣、心緣的“五緣”調解理念,化干戈為玉帛,為原、被告雙方提供了良好的調解環境。 進一步凸顯廈門海洋文化和閩南民俗文化,以市花三角梅為原型,首創訴訟服務吉祥物“小夏法官”。并以“小夏法官”為核心,開發了訴訟服務動漫片、吉祥物表情包、鉛筆等一系列具有廈門法院特色的法治文化衍生產品。全國首個法院卡通吉祥物表情包獲評2017年全國法院十佳微信作品。 融入公益服務文化親和力。開展“學廈航、強服務、增質效、樹形象”主題活動,將廈門航空先進的空乘服務理念和服務禮儀引入訴訟服務中,把“精、尊、細、美”的特色服務轉化為具有法院特色的“貼心服務、全程服務、精細服務、責任服務”,大力提升訴訟服務的品質和親和力。 創設“法庭義工”機制,與廈大、集大等高校共建大學生導訴臺,建立律師駐點服務機制,引入志愿者、大學生、律師為群眾提供訴訟指導、心理疏導、矛盾化解、代理申訴等便民服務。在受到當事人的一致擁護和好評的同時,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的充分肯定。 今年以來大學生參與導訴服務8853人次,法庭義工參與輪值538人次。前三季度,全市法院駐院律師成功調解案件449件,并參與涉訴信訪化解296人次。 提升法治文化滲透力。2017年建成全國首個法治文化街區,拍攝法治文化街區VR,建設石雕文化墻,通過浮雕、地刻、銅版畫等建筑藝術手法,展示中外法治發展進程和當代中國法治建設成就。讓市民、游客在行進、參觀中接受法治滋養,延伸法治文化輻射面,實現從“圍墻內普法”到“圍墻外普法”,為廈門這座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的城市文化底蘊加入一抹法治亮色。 聲音 省政協委員許永東:“法庭義工的制度非常好,義工們作為法院與市民之間又一座溝通的橋梁,通過運用自己的社會經驗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與市民們進行溝通,增加了法院的親和力。” |
相關閱讀:
- [ 10-28]限貸政策可否當退房理由?廈門中院駁回訴求
- [ 09-25]廈門首例環境公益訴訟案獲中院支持
- [ 07-10]40萬網友圍觀法院執行直播 廈門中院因勢利導促調解成功
- [ 07-04]助力糾紛化解 48名律師受聘為駐廈門中院律師調解員
- [ 06-06]廈門市中院與同安法院昨開庭審理三件涉生態環境案件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