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過顛簸機耕道 駛上發展快速路
思明區道路系統不斷完善,為用地開發“撐開骨架”,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廈門晚報訊(記者 龔小莞)改革開放以來,思明區作為廈門整個城市發展中心地域,其道路的規劃建設基本十年一個階段,從道路系統建設,形成快速路系統;從主干道的拓寬與延伸,到進行精細化改造提升。道路交通的快速發展支撐了思明區城市空間的拓展,也為思明區的城市建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邊經衛說,思明區未來的道路交通提升,慢行交通是思明區道路建設很重要的一個方向。慢行交通能夠與山相聯系,與海相通達,由此形成的山海通廊與居民生活區有機串聯在一起,形成自然環境與公共活動場所的相互滲透。
回顧往昔
蓮坂到洪山柄形成長陡坡
東部片區基本上是機耕道
市博物館、市鄭成功紀念館副館長何丙仲回憶說,改革開放前他居住在鼓浪嶼,因為許多親戚居住在前埔、五通一帶,每個星期都要到這里來。他最怕的就是騎自行車從蓮坂到洪山柄的那段路,又長又累又危險。
他說,途中要經過金雞亭一段很長很陡的坡,兩旁是農田,樹又長得不高,夏天熱得要命。回程時每次帶著一大堆地瓜等農產品,如果碰巧下過雨,坡底積沙成窩,一不小心自行車下坡沖過去,前輪馬上歪倒,連人帶車摔倒,農產品滾得滿地都是。還有從洪山柄到五通,要先到何厝,然后走國防公路,也就是現在的環島路。到了五通后,經過湖邊水庫再從江頭回來,轉了一大圈,每次回到家都累趴下了。
邊經衛說,上世紀90年代,有兩三年他經常從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所在的美湖路出發,騎著自行車往思明區的東部片區踏勘地形地貌,了解用地建設情況。每次一騎就是幾個小時,路很破,基本屬于機耕道,還有少量的砂石路,高高低低一路顛簸。那個年代沒有GPS、影像圖等,只能靠專業的眼光去判斷一些項目選址合不合適,道路走不走得通。經過幾年的踏勘,他跑遍了東部的每一個角落,哪里有山、魚塘、菜地,哪里高哪里低,海岸線大體情況怎么樣,他腦子里都有總體印象。
建設路網
主干道建設打開發展骨架
快速路加速對外交通聯系
邊經衛說,改革開放之前,思明區基本上是以廈禾路、思明南北東西路、公園路等幾條道路為主。改革開放后,前十年打基礎,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形成了比較快速的發展。
上世紀90年代初,思明區路網建設發展迅速,廈禾路基本拓寬建成,同時從湖濱南路往筼筜湖和湖濱北路延伸。筼筜湖周邊在改革開放前還是以農地為主,隨著湖濱南路、湖濱北路的建設,把筼筜湖周邊作為城市建設用地開發的骨架撐開了。后來,隨著蓮前路和呂嶺路的建設,思明區的建設發展逐步往東延伸。
這幾條道路的建設打開了思明區發展的主骨架。從道路建設上可以看出,思明區發展是從老城區逐步向筼筜湖片區發展,到一定空間用地基本飽和后再逐步往東拓展,包括洪山片區、前埔會展片區等。
邊經衛介紹,2000年后,對于如何暢通思明區的交通,比較大的、貫穿思明區的工程,就是將成功大道跟演武大橋、環島干道聯接起來,形成一個U字形的快速路系統。這個系統實際上把思明區納入了全市快速路系統,帶動思明區整體對外交通的快速聯系。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成功大道建設的時候,還結合演武隧道建了一個山體之內的互通立交,當時國內還沒有這樣的做法。該互通立交連接了演武隧道,溝通了與廈大和中山公園的交通聯系,也加強了成功大道和思明老城區的聯系。
何丙仲現在已經搬到蓮前東路的小區居住。他說,如今開車穿過云頂隧道就能到達環島路,或者經由成功大道去往廈門島內各個地方也都非常便捷。“這樣的變化簡直不可思議,當年哪里想得到,會有今天這樣的交通條件”。
提升品質
道路規劃更趨向精細化
步道自行車道不斷完善
2005年,廈門的路網體系已經基本形成。近十年來,思明區的道路規劃建設基本朝著精細化改造提升去做。例如在提高老城區的道路品質、環境質量方面,通過拓寬改建鷺江道,結合地下車庫的建設,整條路的通行條件大大改善。中山路步行街的改造也得益于鷺江道改造形成環路,為步行街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環島路是在2000年初步建成的,2005年后有一段時間環島路大排檔、違章搭蓋非常多,那時候邊經衛已經調到了市人大工作,由此在各種場合,他極力呼吁要為保護環島路盡快立法。2011年,環島路開始整治,從2011年到2013年,邊經衛連續三年組織人大代表去環島路視察。三年后,環島路所有污水的隨意排放、違章建設以及亂占用沙灘的行為得到了清理。思明區是廈門的重要旅游區,環島路作為旅游道路得到很好的建設和保護,從此保障了環島路真正成為廈門市一張燙金的旅游名片。
此外,在湖濱北路、湖濱南路等主要道路都進行了慢行交通條件的改造提升工作,包括自行車道、步行道的改造提升。同時還對一些市民公共活動空間做了很多工作,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思明區的發展變化。
見證人
思明路網
邊經衛
曾任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市規劃局副局長、市人大城市建設環境資源委員會主任委員。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參與整個思明區路網的規劃建設與管理,見證了思明區道路交通建設的巨大變化。
感言
思明區人口比較密集,我認為未來還是要加快軌道交通、公共交通的建設,讓更多市民放棄小汽車出行,更多采用公交加慢行的交通系統,由此打造以人為本的道路環境和公共空間。這應該是思明區道路建設的方向所在。
思明區路網建設大事記
1993年7月1日 廈禾路拓寬拉開了廈門舊城改造的序幕,廈禾路開始全面擴建,拓寬路幅44米。
1998年8月24日 環島路黃厝段建成國內首條彩色道路。
2009年9月25日 經過4年多建設,貫通廈門島南北的城市主干道——成功大道全線通車,成為廈門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動脈”。
2010年12月2日 廈門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加強廈門環島路沿線規劃建設控制與環境資源保護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