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天泗夫婦重鑄錫魂。 “薄餅嫂”吳招治,傳承同安味道。 廈門晚報訊(記者 黃文水 通訊員 蔡力 黃秀萍)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是一個區域發展的底蘊和自信。多年來,同安區祥平街道堅持“文化強街”戰略,保護和傳承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以文化的力量,推動街道的高質量趕超發展。街道涌現了同安傳統錫雕技藝、薄餅制作技藝、廈金宋江陣、大籠甜粿傳統制作技藝等省級“非遺”,以及一批市級“非遺”,為同安文化增添了亮色。 同安錫雕斷層百年后再復活 在同安祥平街道祥橋社區蓮湖里12號,一棟三層民房里,每天“叮叮咚咚”的敲打聲不絕于耳,這里是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同安錫雕”的傳承地。銀光閃閃的錫,在千錘百煉的手工敲打中,變身為千姿百態的藝術品。省級非遺傳承人鄭天泗和市級非遺傳承人莊亞新夫婦苦心孤詣,以鉆研、傳承同安錫雕為己任,讓一度斷層百年的同安錫雕復活再延續。 錫雕,又稱瓜雕。是中國乃至世界一門獨特的手工技藝,有數百年的發展歷史。據查證,現今臺灣有一位出身“錫器世家”的國寶級大師陳萬能,祖籍同安,100多年前,陳萬能先祖帶著同安制錫工藝到了臺灣彰化鹿港,傳承至今。 “同安沒有人做錫雕,讓同安斷層百年的錫雕技藝再延續,正是我們想做的。”鄭天泗說。從最初的無人問津、舉步維艱,甚至冷嘲熱諷,到逐漸打出名氣,錫雕漸入佳境。在同安文化部門、祥平街道的關心支持下,斷層100多年的同安錫雕得以復活再延續。 同安薄餅匠心傳承同安味道 舌尖上的廈門,有一種味道不能忘卻,那就是薄餅。同安祥平吳招治薄餅制作技藝,2009年6月入選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7年5月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她也成為省級非遺傳承人。幾十年來,有著“薄餅嫂”美譽的吳招治,匠心傳承同安味道、家鄉味道,也給海內外游子留下了家鄉的記憶。 史料記載,廈門同安吃薄餅風俗已有300多年歷史,同安薄餅傳統習俗是廈門同安食春餅(春卷、薄餅)的一種風俗,相傳為明朝重臣蔡復一夫人李氏首創。同安薄餅用料考究、做工精細、配料巧妙,是閩南地區春卷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同安區作為發源地,家家戶戶均會包薄餅。 廈金宋江陣 活躍在同安多個社區 “文看車鼓弄,武看套宋江”,同安諺語中的“套宋江”,說的就是威震八方、虎虎生風的宋江陣。早在2010年,以同安祥平街道西湖宋江陣等為代表的廈金宋江陣項目入選省級“非遺”保護名錄。近年來,在同安宣傳文化部門和祥平街道扶持下,西湖宋江陣得到長足發展。 宋江陣是民間武術團體演練形式,是集南少林武術和舞蹈、雜技為一體的廣場表演項目。源于明代抗倭斗爭中的軍旅步戰武術陣法和鄉團訓練,是深受閩南百姓喜愛而逐漸演化成一種民俗活動。同安是宋江陣的主要發源地之一。現在,同安祥平街道西湖社區等多地活躍著宋江陣隊伍。 |
相關閱讀:
- [ 03-09]大籠甜粿傳統制作技藝成省級非遺 兩柱就有1500斤
- [ 12-26]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廈大校園 上演“文化真人秀”
- [ 12-10]非遺融入日常生活須現代“激活”
- [ 11-13]非遺傳承還需多與現實對接
- [ 11-05]傳承!“翔安風”勁吹 非遺產品唱主角
- [ 11-03]特寫:文博會高校展區里的“非遺”風(圖)
- [ 11-03]廈門中心對話閩南非遺研討會在廈門中心舉行
- [ 09-25]廈門集美:讓非遺項目活起來傳下去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