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調解力量 多元共促發展
東孚街道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揭牌成立,助力街道平安建設
東孚街道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揭牌成立,打造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聯調聯動的共通平臺。通訊員 供圖
海西晨報訊(記者 王曉萍 通訊員 陳明哲)步入新時代,迎來經濟發展轉型期、深化改革攻堅期、社會矛盾疊加期,改革發展任務繁重,風險矛盾愈發多樣,處于社會治理基礎環節的人民調解如何提質提檔,直面矛盾糾紛,解決實際問題?日前,廈門海滄區司法局交出了一份答卷。
4月26日,東孚街道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在東孚司法所揭牌成立,打造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聯調聯動的共通平臺。中心吸納民間調解高手,采取“訪調對接”“訴調對接”“警民聯調”等多項多元化解糾紛手段,破解東孚街道征拆、信訪等基層矛盾糾紛頻發的困境。
[統籌資源]
成立調解中心解困境
去年,“訪調對接”機制在海滄區全面落實鋪開,在四個司法所中,東孚司法所率先推進“訪調對接”工作平臺的實體化,成立訪調對接工作室。
訪調對接工作室成立以來,調處60余件矛盾糾紛,特別是在一些歷史信訪積案和重大疑難糾紛的化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街道一社區8戶居民的19棟住宅疑因附近工地施工打樁造成破損,雙方因賠償問題談不攏,工地停工近一年,居民為此處處上訪。訪調對接工作室于去年11月介入調解這起矛盾糾紛,調解員實地勘察,并與當事雙方充分溝通,最終制定出的賠償方案獲得認可。今年4月初,雙方簽訂了調解協議。
“訪調對接工作室的成功給我們帶來了信心,也提供了統籌調處街道矛盾糾紛的新思路。”東孚司法所負責人陳明哲介紹,面對東孚街道信訪維穩壓力大、派出所警力緊張、法庭案多人少等問題,東孚街道辦和海滄區司法局成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將警民聯調、訪調對接、訴調對接等糾紛化解機制集中到同一平臺,統籌區域內矛盾糾紛調處的高手,打造專業調解團隊,分頭調處各類案件,將風險隱患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推進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多元合力]
服務中心工作促發展
根據東孚街道多發的矛盾糾紛特點,中心目前下設訪調對接、警民聯調、訴調對接和征拆糾紛4個工作室,由4名專職調解員分駐,多名兼職調解員機動調配開展工作。
這一工作模式既以人民調解為紐帶,將司法、公安、法院、信訪等力量有機結合起來,又以人民調解為基礎,有效減輕了上述部門的壓力,為其搭建共通共融平臺,形成多元化解糾紛機制的合力,打造“楓橋經驗”的全新東孚樣本。
東孚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面對頻發的征拆矛盾糾紛,中心不僅設立征拆糾紛工作室,還在高發區域設立征拆糾紛調解點,及時掌握征拆矛盾糾紛線索,將矛盾糾紛化解于未激化之時。目前,已在洪塘村龍井社、東瑤村水頭社和蕓美村設立三處調解點。試運行期間,中心調處了16件征拆矛盾糾紛。
同時,服務中小型企業也是中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此外,中心訴調對接工作室則將承接東孚法庭委托調解的各類民商事糾紛。據介紹,東孚法庭目前僅有3名法官,一年案件數量最多卻可突破1000起,而其中一部分案件是可以通過調解解決的,中心的成立能夠有效分流這部分案件,緩解基層法官壓力。中心還為東孚派出所警民聯調室指派調解員進駐,加強調解力量,便于及時調處派出所非警務類糾紛,而訪調對接工作室則延續原有功能,調處信訪矛盾糾紛。
[聯調+聯動]
及時介入快速化紛爭
人民調解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調解為民的理念。為更好幫助群眾解決問題,中心網羅民間調解能人,打造從群眾中來、最熟悉群眾的調解團隊。
區人大代表、資深調解員吳文飚是中心的主要負責人,豐富的調解經驗以及基層調研積累,使其深諳預防并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方式方法。此外,長期從事調解工作的東孚法庭原調解員劉東華、村中頗有威望的老基層干部柯亞民、擅于征拆矛盾糾紛調處的鳳山村原調解主任肖長青等都是中心調解員,目前,中心已經吸納了6名調解員。
由這些民間調解高手組成的團隊也將成為村居調解組織的支援力量。陳明哲介紹:“當村居的調解員遇到難以解決的案件時,中心將派出調解員到村居幫助調處案件。”
中心團隊的打造將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加高效的調解服務。街道居民如有矛盾糾紛需要調處,在中心都可以直接找到匹配的調解員,提供更專業有效的調解服務。
“我們中心和調解員的電話全年無休、24小時暢通,需要我們趕赴的糾紛調解現場,使命必達。”劉東華擲地有聲的話語并非他個人的承諾,而是中心的工作機制。
東孚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吳奕欽表示:“我們要找準群眾的需求,夯實基層的組織,培育社會的組織,持續推動東孚街道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這一服務平臺和團隊的建設,使其發揮能人效應,破解矛盾糾紛化解的難題,助推街道平安網格的構建及文明創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