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生態文明建設七項經驗做法獲全國推廣
2024-03-22 09:01:23?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亮點4 建立健全“四化”海漂垃圾治理機制 起飛、巡航、拍攝,在環島路岸灘上,廈門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的執法人員正在操作無人機巡查岸線。一旦發現疑似海漂垃圾,無人機就會飛近拍照、標定經緯度,將信息上傳平臺,平臺再將清潔任務下發到保潔單位。 “天地海”聯動,是廈門海漂垃圾治理的一大特色。在海上,廈門配備48 艘小型保潔船舶、8艘機械化船舶、3 艘巡查快艇等,專門負責海漂垃圾的收集、轉運和處置。此外,近600人的岸線海漂垃圾保潔隊伍,每天根據潮汐規律,收集處理沿岸垃圾。 近年來,廈門創新建立制度化責任落實、常態化海上環衛、系統化綜合治理、信息化預測預報的海漂垃圾治理機制,對23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實現全覆蓋保潔,海漂垃圾密度保持全省最好水平。 為了推動治理責任落實落細,廈門成立海漂垃圾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相繼出臺《廈門市近岸海域海漂垃圾綜合治理工作方案》等,每年將其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和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書考核。在系統化綜合治理方面,市、區每年投入財政資金用于船舶車輛運行維護、人員費用支出及保潔船舶委外服務,保障海域、沙灘清掃保潔和垃圾收集轉運的有效運行。 信息化預測預報同樣被充分運用。在廈門市海上環境衛生站,智慧海上環衛平臺能夠自動識別海漂垃圾信息、無人機航拍巡查結果、海漂垃圾清運船只點位等,并實現每日對廈門入海垃圾漂移軌跡及分布區域的預測預報,支撐精準清理保潔。 亮點5 深化入海排污口全面“查、測、溯、治” 清澈的海水、干凈的海岸,是廈門美麗海灣最直觀的體現。 碧藍海水,折射出久久為功的治理智慧。自2019年起,廈門便在全市推進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建立起“查、測、溯、治”整治工作機制,制定實施專項方案,持續深化入海排污口整治,為加快廈門美麗海灣建設步伐奠定良好基礎。 全市域“查”。近年來,各區精心組織開展全岸線入海排污口排查,部門和鎮街聯動配合,建立入海排污口名錄, 排污口信息逐一核實,統一納入“碧海衛士”智慧平臺,實行云管理,摸清入海排污口“家底”。 全覆蓋“測”。各區建立入海排污口“監測管家”,委托有經驗的第三方技術單位開展入海排污口全面監測排查。同時,市生態環境局專門成立監測工作組,制定監測工作方案,定期開展檢查監測。 全方位“溯”。廈門對入海排污口逐一開展溯源排查,引入無人船、管道機器人、內窺攝像檢測系統等高科技設備,做到“應查盡查”,形成問題清單,繪制各區入海排污口整治“一張圖”。 全鏈條“治”。各區根據排污口分布和溯源結果,制定“一口一策”正本清源改造實施計劃,加快推進排水管網混接錯接改造、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和破損管網修復,保障污水“截得住、送得走、處理得了”。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