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力量 同安行 | 曾旭瑜:白領轉型“新農人” 玩轉田間地頭"新花樣"
曾旭瑜與父親研究農機。(東南網記者 文潔 攝)
“體力活”變“技術活”
二次轉型 助力農業標準化建設
“我們的小伙伴現在只需要握著遙控器,就可以輕松管理大棚種植。”曾旭瑜頗為自豪地表示,近年來,他們探索了一套標準化的流程,統一設施配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品牌打造、統一銷售帶動模式。
在不少人眼中,農業需要經驗,因此也很少有年輕人會把農業當成事業,但是在曾旭瑜的公司里,年輕員工占大多數,更加具有科技感的農業,讓更多年輕人加入到新農人的隊伍中來。
曾旭瑜想做的不止于此。昨日,在大棚里,曾旭瑜和父親一起研發的智能播種車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這臺機器可以開溝、播種、覆土、平整、澆水、打藥,原本要來回干六次的活兒,機器走一遍就可以搞定,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這臺機器的面世,并不容易。曾旭瑜不是理工生,專業的知識只能硬著頭皮去啃。“但是我的優勢是,我成天在田間地頭忙活,更知道我們需要怎樣的農機。”曾旭瑜說,原本在農械廠工作的父親,成了她的堅強后盾。曾旭瑜負責提出想法、搜集資訊,父親則埋頭研發,把想法落地。設備的每一次提升,他們心里都打鼓,這就像是開盲盒,效果只能等待植物生長。
“最多的時候,我們作物的折損率達到了4成。”曾旭瑜說,公司現在已經打造出兩個系列共八臺原型機,下一步在市區兩級的支持下將成立農機智造公司,將科技成果轉換為產品,推廣出去。
返鄉創業,曾旭瑜交出了漂亮成績單——經過多年努力,她的公司已經擁有三個基地,近五百畝耕地,每年能出貨一千多噸蔬菜。“我希望能有更多青年加入鄉村振興的隊伍,讓現代農業可以不斷創新傳承發展下去。”曾旭瑜懇切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