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高崎機場RNP APCH飛行程序試飛,初升的太陽照在飛機上,飛機投影在云霧上形成五彩光環。(本報記者 王協云 攝)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 徐景明 孫儷萍)昨日清晨,一架廈航波音B737-800型飛機從高崎機場起飛,執行了2次起降、4次復飛,全程2小時,完成了廈門高崎國際機場PBN飛行程序的驗證試飛。這不僅標志著國內首個應用于千萬級旅客流量機場的RNP APCH進近程序試飛獲得了圓滿成功,同時,還首次實現了廈門東南側程序的成功試飛,解決了廈門機場開航28年來,“一個機場,半個天空”的歷史性難題。
此次驗證試飛由民航華東管理局統一部署,廈門空管站、廈航和廈門空港股份公司三家單位密切協作。副市長潘世建在塔臺觀摩試飛全過程。
記者乘機體驗
試飛2小時,起降6次
昨日清晨5時,記者來到廈門高崎機場。經安檢后,隨十幾名工作人員登上一架廈航波音B737-800型飛機。6時許,飛機起飛,開始兩個小時的試飛。
試飛共要在廈門上空盤旋,執行2次起降、4次復飛(指飛機降落到即將觸地著陸前,將機首拉起重新起飛的動作)。記者在機上觀察,試飛過程中,飛機以不同的進出場航線飛行,比如有時從海滄大橋一側自西向東降落,有時從鱷魚嶼一側自東向西降落,過程中保持不超出環島路的范圍。
雖然昨日云霧較大,但記者還是間歇從空中看到諸多標志性地區、建筑物。值得注意的是,飛機首次盤旋經過前埔、會展等廈門東南側區域。在這之前,由于廈門機場東南側航線與金門空域的關系問題,并沒有在這片空域設計進離場航線和進近程序。
經過2小時的飛行,昨日8時許,試飛結束,機長蘇毅在接受采訪時說:“飛行程序設計非常好,試飛很成功。”
昨日,廈門高崎機場RNP APCH飛行程序驗證試飛成功。(本報記者 陳立新 攝)
部門解疑釋惑
解決空域資源緊張問題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地處東南沿海,地理位置特殊,機場周邊軍民航活動限制較多,空域資源緊張的問題成為長期以來制約民航發展的瓶頸,在傳統程序設計思路下已很難找到解決上述問題的途徑。
但新技術的應用,使以上問題得以突破。在廈門機場新設計的PBN飛行航線中,在不需要任何地面導航設施投入的條件下,共計新增8條離場航線、11條進場航線,整個程序南北縱深達300多公里。尤其是東南側程序,良好地協調了廈門機場東南側航線與金門空域的關系,解決了廈門機場開航28年來,“一個機場,半個天空”的歷史性難題。
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副局長唐偉斌說,廈門高崎機場PBN飛行程序,將有效提升導航和指揮精度,實現進離場分流來減少空中飛行沖突,提高安全性;與軍方取得共識,靈活使用空域,在現有條件下改善了空域結構、提高了空中流量;通過軍民航和海峽兩岸航空界的協調,解決了廈門機場東南側航線與金門空域的關系問題,實現了東南側空域對民航航班的開放,使廈門機場長期空域緊張問題得以緩解;同時該程序對于降低飛行員和管制員的工作負荷,提高飛行效率和節能減排方面也都有積極作用。
昨日,廈航機長做試飛準備。(本報記者 王協云 攝)
【名詞解釋】
PBN飛行程序
通俗地說,PBN是一種導航模式,針對民航飛機,采用精度較高的導航設備,并使用現代先進導航程序(如廈門高崎機場昨日使用的RNP APCH進近程序),使飛機進場精度提高、要求降低(如能見度,天氣等),最終提高機場運行效率和航空安全。
PBN代表未來導航技術的發展方向,是世界民航的發展方向。此次廈門高崎國際機場進行PBN程序驗證飛行,經過了一年多的前期準備、數據收集、程序設計、方案研討及優化、專家論證、軍民航協調及模擬機初驗,并在今年8月12日通過評審,10月19日完成模擬機試飛。這次正式驗證試飛的成功,標志著廈門高崎國際機場PBN飛行程序建設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RNP APCH
進近程序
RNP APCH(Approach,即進近,是指飛機下降時對準跑道飛行的過程)是RNP技術的一種,該技術利用飛機自身機載導航設備和全球定位系統引導飛機起降。國際上的統計數據表明,非精密進近和精密進近的事故率比是7比1,RNP APCH技術能夠有效地提高運行安全性,增大空域容量,提升航空公司經濟效益,減少政府資金投入。目前,歐美等航空發達國家已將RNP APCH程序作為常規程序。 |